出自典故“支遁(dùn)买山”、“不用道林钱”等。
《世说新语·排调》记载:
东晋高僧支遁,到深公那里去买邱山,深公说:“没听说过哪些隐士是买了山之后才隐居的。”
后以“买山”比喻贤士的归隐,亦用以形容人的才德之高。
所谓:
支遁初求道,深公笑买山——唐·孟浩然《宿立公房》
两个典故,都是出钱行事,潇洒飘逸。
沽酒价和买山资,更多的是典故对仗和整句的对仗。
若单独拿出哪个字来讲,除了“价”和“资”,其他字的对仗,似乎都有些差强人意。不过从整句来看,却有着不可多言的妙处。
继续。
国色是容貌冠绝一国,形容非常貌美。
仙姿是仙人的风姿,形容清雅秀逸、超凡脱俗的姿容。
国色仙姿,曼妙至极。
以上几句是工对,工对就是以同一门类的词语为对。
文章,从酒肉诗赋,到相貌配饰,又写了技艺本领,还有身份玄妙、国色仙姿的人。类似于在作文中,描述出了人物关系,接下来,作者一般以景衬情,然后就是具体的聚会行为了。
下一句“晚霞明似锦,春雨细如丝”。
这两句是从其他的诗中演化过来的。
先说“晚霞明似锦”。
这句出自唐·骆宾王《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的“峨眉山上月如眉,濯(zhuó)锦江中霞似锦”。
濯是洗的意思。
这句的意思是:仿若洗过的锦江晚霞,美得就像上好的锦缎一般。
所谓:
雨后的宇宙,好像泪洗过的良心——近代·郭沫若《雨后》
雨后的美景,美得不可言语,甚至让人沉醉其中,分不清哪里才是现实。
下半句“春雨细如丝”。
这句出自唐李端《送路司谏侍从叔赴洪州》的“梅雨细如丝,蒲帆轻似叶”,和宋陆游《雨中遣怀》的“霏霏春雨细如丝,正是春寒欺客时”。
古人对美的追求,是有讲究的:
美丽的晚霞,最好是雨后的;快乐的聚会,最好是雨中的。
因为,雨后的晚霞最美,雨中的聚会,也是纯粹的聚会,毕竟来了就走不了,没别的想法,也就纯粹了。
所谓:
珠帘暮卷西山雨——唐·王勃《滕王阁》
滕王阁
以上几句是邻对,邻对就是用词义的门类相邻(或比较接近)的词为对。
雨终究是会停的,聚会还是要到外面去走走的。
下一句“柳绊(bàn)长堤千万树,花横野寺两三枝”。
这也是由两句诗歌所化。
上半句取自:
唐·白居易《喜小楼西新柳抽条》中的“为报金堤千万树,饶伊未敢苦争春”。
下半句取自:
唐·李端《春晚游鹤林寺寄使府诸公》中的“野寺寻春花已迟,背岩惟有两三枝”。
而“千万树”和“两三枝”的对仗灵感,取自宋张道洽《梅花二十首》的“试向园林千万树,何如篱落两三枝”。
注意,这是典型的初春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