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胖子人物形象,儒林外史人物形象分析及故事情节

首页 > 房产装修 > 作者:YD1662023-10-26 20:12:58

中国古代的小说,在正文开始之前,一般总会有一个楔子,先讲上一个小故事。

一开始,楔子的故事内容大多是与小说的正文没有多大关系的,毕竟中国古代的小说起源于“说话”,或者是“演戏”,表演者想要让酒肆茶楼里的人们先安静下来,总不能只是单纯地高喊:“大家静一静,演出马上就要开始了”吧,毕竟底下坐着的观众,可都是表演者的衣食父母。

那就不如先讲点儿什么才行,还可以先暖一暖场子,这就是楔子最早的作用。

逐渐地,楔子的存在就有了更大的意义,表演者可以用这个小故事,来点明、补充后面的正文。后来,作者们干脆就把楔子这个结构,也带到自己的小说里面去了。

儒林外史胖子人物形象,儒林外史人物形象分析及故事情节(1)

小说《红楼梦》一开始,作者就写了两个神话故事,来暗示了后来人物悲剧命运的根源所在。《水浒传》的开篇,作者也用了一个楔子,表明了以后故事的精妙之处。金圣叹就说过:“楔子者,以物出物之谓也。”

在小说《儒林外史》中,也有一个楔子,讲的是元末明初的画家王冕的故事。作者在这里用了一些春秋笔法,把这个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当做了自己小说中众多人物的最高典范。

但是,《儒林外史》毕竟是一部以讽刺见长的古典小说,小说的主要意旨,并不是要歌颂什么,而是要讽刺什么。所以说,《儒林外史》中楔子的主要人物,与其说是王冕,毋宁说是其中的另外三个人物:胖子、瘦子和胡子。

这三个人物在小说中都没有名字,作者仅仅是用他们的外貌特征来区别他们,在小说的后面,作者也没有再为他们安排什么故事,但是,他们之间的一段简单对话,却代表着小说后面描写的大多数人物的嘴脸。

儒林外史胖子人物形象,儒林外史人物形象分析及故事情节(2)

王冕在放牛的时候,正想着立志要自学成才,画这雨后的荷花呢,突然就出现了三个来河边野餐的人,分别是胖子、瘦子和胡子。他们的打扮,清一色都是穿着直裰,戴着方巾,手里摇着白纸扇,可见都是些“文化人儿”。

胖子用大人物危素来为大家佐酒

虽然是野餐,但我们从这三个人的座位上,也可以看出他们的不同身份。那个穿宝蓝直裰的胖子,让穿元色直裰的胡子坐了上首,也就是坐北面南的方向,在古代,这是最尊贵的位置,可见胡子是客人。

瘦子坐在胡子的对面,那是下首的位置,坐南面北,这是最谦卑的位置,那他就一定是这次野餐的主人了,所以,是由他来为大家斟酒的。

儒林外史胖子人物形象,儒林外史人物形象分析及故事情节(3)

那胖子就不用说了,他就只能是在坐在中间打横的位置,也就是陪客的身份了。既然是陪客,那胖子就得不但要能喝酒,还得要会聊天,所以,他上来就搬出了一系列的大人物:

吃了一回,那胖子开口道:“危老先生回来了。新买了住宅,比京里钟楼街的房子还大些,值得二千两银子。因老先生要买,房主人让了几十两银卖了,图个名望体面。前月初十搬家,太尊、县父母都亲自到门来贺,留著吃酒到二三更天。街上的人,那一个不敬!”

这胖子口中的危老先生,指的是危素,他同王冕一样,也是历史上一个真实存在的人物。他原先是元朝的官员,后来又投靠了朱元璋,也就是变节了。在洪武三年,危素被贬谪之后,朱元璋派他去为元朝的忠臣,*身取义的余阙守墓,这无疑是对他变节的羞辱。

在《明史》中,对危素的评价还是相当不错的,但在小说作者吴敬梓的笔下,危素则完全成了一个负面的形象。

儒林外史胖子人物形象,儒林外史人物形象分析及故事情节(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