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地“忙”与“忙”正确的事
《儒林外史》里有一位蘧太守,生性恬静、不慕荣华。他在南昌为官期间,追求讼简刑清、无为而治,因此衙门里只有三种声息:吟诗声、下棋声、唱曲声。
续任的王太守,却是个能吏,把这三种声息,变成戥子声、算盘声、板子声,衙里衙外,一片繁忙。
如果能够把握规律,抓住重点、顺势面为,自然可以如如前任那位蘧太守,政事简约,百姓安宁,生产发展,社会太平。用现在的话来讲,既要正确地正确地“忙”,又要“忙”正确的事。
但是,也有不少官员惯于折腾,一天到晚闲不下来,今天要沿街门店统一匾额,明天要企业院内栽上同样的树种; 忽然要群众种果树,继而又要群众养鸡养羊……自己忙忙碌碌,一副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样子,群众却并不领情,发展也不见什么起色。
正确地“忙”,是工作方法的问题。善于关照全局,学会辩证地分析事物,准确把握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防止眉毛胡子一把抓,切忌摁下葫芦起来瓢,才能事多而不慌乱,任重而有章法,推进各项工作协调进展。
“忙”正确的事,是工作方向问题。在正确地“忙”,与“忙”正确的事二者之间的关系中,“忙”正确的事是主要方面,决定着正确地“忙”。脱离了客观实际,从主观臆想或好恶出发,就会主次不分,拧着群众的意愿盲干、蛮干,越忙越乱,越忙造成的危害越大,越忙群众内心越不满意。
现在,有的地方和单位,颠倒了正确地“忙”与“忙”正确的事之间的关系,人为制造文山会海,督查不断,会议不断,材料表格如山似海。不但把自己弄得很忙,下级为了应付各种留痕检查,也是加班加点,996成为常态。由于忙错了方向,自然毫无实质性收获,群众的幸感获感也由此大打折扣。
从“忙”正确的事入手,认真反思一下,看看自己发出的命令、召开的会议、部署的工作,符合客观规律吗?群众真心需要吗?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吗?如果答案是否,就要毫不犹豫地把这些事从忙的清单中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