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江的料子也同样如此,老场口的料子皮壳翻砂均匀,皮壳和抹了油一般,加之皮壳松花迹象,是一块不可多得的料子。
大马砍场口雾色是非常有名的,特别是种好的黄加绿料子,黄雾油性由内而外散发出来,料子就像一块肉一样细腻多汁,油性好的大马坎原石往往玉肉底子都不灰。
老场口莫湾基的料子,料子油性,翻砂,脱沙,还有灯光效应,这些都是很好的教材案例。
通常来说,有油性的料子底子都很好,料子的致密度高,会有胶感的体现,同时产生的效果,就是白雾效应。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场口如百三桥、会卡、格应角等具有蜡壳皮,这种皮壳本身也是油亮的,但这和翻沙皮壳中的油性是有区别的,大家千万不要混淆。
油性是料子由内而外的体现,是料子自身的一种性质,形成的原因和晶体的排列有关。
所以就料子来说,对它自身的脱沙和皮壳都是有一定要求的,通常来说都是翻砂均匀,晶体结构细腻的货。
而种嫩的货和肉质粗,晶体颗粒大的料子,是不存在油性的说法的。
当然凡事不能一概而论,油性的皮壳关乎种的好坏,如果赌色,油皮就没那么重要了。
赌石的油性判断需要长期积累经验,无法一蹴而就,多看多学是唯一的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