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大明起,大同烽火狼烟,边将层出不穷,今天说一段传奇叔侄的边关往事:叔叔大曹曹文诏,勇毅而有智略,号称崇祯年间第一良将,早年在辽东从军,因抗击后金入侵,积功升至游击将军。侄子小曹曹变蛟二十出头,他随叔父一起参与了对农民军的征讨。曹氏叔侄勇冠三军,每战必胜,二人成了明末起义军的噩梦——出门看黄历,躲着大小曹,农民军畏之如虎,谈“曹”色变。
崇祯二年冬天,清军包围北京,曹文诏随袁崇焕入关勤王,在保卫北京、收复失土中立有战功,升任参将。在山西征讨农民军,曹文诏率领当时世界上最精锐的关宁铁骑,虽然只有三千人,由于曹文诏打仗太猛,内战一律团灭,一战剿灭最强大的王嘉胤集团,打得境内数十万农民军偃旗息鼓,曹文诏因功升任临洮总兵官,曹变蛟晋升为游击将军,山西巡抚许鼎臣毫不掩饰的表达出对陕西同时拥有曹文诏与曹变蛟的羡慕之情。时人有云:“军中有一曹,西贼闻之心胆摇”。
1635年,曹文诏在甘肃真宁湫头镇陷入李自成十几万农民军包围,“持矛左右突,匹马萦万众中”,终因后援不继,身受重伤10余处,击*农民军数十人,退至姬家山,曹文诏自*殉国,仅曹变蛟带领一千多残余明军突围而出。洪承畴评价:世间良将,天下无双,崇祯帝朱由检痛惜哀悼,追赠他为太子太保,左都督,下令建祠祭祀。清朝乾隆皇帝也赞曹文诏:秉资骁猛,练习戎行,慷慨出师,勇烈并懋。并追谥其为忠果。今大同左云县曹家村“曹总兵坟”,埋葬的就是明军战神曹文诏(衣冠冢)。
1972年,甘肃姬家山村发现“曹洪墓碑”,正文中间竖写“大明曹大将军平贼尽节处”。上款为:“崇祯十一年十二月吉日”,下款为:“武都总督侄男曹变蛟谨立”。为什么叫“曹洪墓”?一说曹文诏自刎,是横死,便留名“曹洪”,古代诸侯或大官死去称薨,久而久之转音为洪。一说大军所至如洪水,便有战争遗留“曹洪”。勇冠一时、叱咤风云的明大将军曹文诏之墓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