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都开通了“校讯通”一方想取消,却遇到了难题。今日,市民周先生报料,他于2013年9月开通了“校讯通”,因为妻子也开通了所以今年1月取消。但是今年2月,孩子开学后未经他允许,“校讯通”又开通了且每月收费6元,每天都受到短信很烦。
“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扣了5个月资费。移动说,老师提交了手机号码,他们就开通了,这是教育局允许的,让我自己去和老师及教育局理论。这明显不对,谁扣我钱,我找谁啊。后面的开通,明显没经过我同意。”7月8日,周先生三次致电运营商客服,得到的回复是他于2015年2月24日又重新开通了。 对此,周先生坚持认为自己没有重新开通过,亦未曾有短信或电话通知。
记者随后采访了相关运营商人士,该人士在查询后台系统后回复称,“客户2013年9月2日通过短信二次确认开通和校园业务(原名新家校互动),于2015年7月8日通过10086渠道取消,期间没有取消记录”该人士还表示,“如果我司要重开,也要客户二次确认的。”
令人不解的是,周先生表示此前的2014年初和2014年9月曾两次致电10086取消该业务,得到的答复是他并未开通该业务,亦未向他收费。“我以为是免费赠送的,就没太在意。但本月遇到手机号码欠费停机,一查才发现288元包月套餐外还有6元/月的‘校讯通’收费。”
到底开通过没有,取消过没有?这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过,在周先生一再投诉下,运营商很快将30元话费退回其手机账户。 “幸好我坚持投诉,要不然还会被一直收费。而且运营商还把责任推给教育局和学校,这也明显不合理。”周先生表示,手机消费维权要坚决。
记者了解到,电信运营商与学校等合作,将学生家长号码“捆绑”,推送孩子的相关信息。目前市场上有“校讯通”(现为“和校园”)、“家校通”以及类似产品。因其能够让家长即时了解到孩子的学习情况,被许多家长接受。而另外有家长觉得“捆绑”消费运营商是为了增加用户量,且该功能可以被微信等工具取代。
7月7日,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做客“民声热线”时坦言,“校讯通”不是教育部门要求一定要配的,“我们没有这个规定,完全是各个学校和电信部门的合作去开展的。”他说,省教育厅从来没有出过文件,也从来没有说过要用“校讯通”去安排课程和安排作业。但这是市场化的问题,将督促各地市有关部门去整改、查处。 (广州日报记者 李光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