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每个人,在某个挫折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一种冲动:干脆什么都不管,出家去山上当尼姑/和尚算了。
人为什么会渴望出家呢?
可能是厌世,看破生死,圈子越多,身边的关系越复杂,人便越难以守住自我,难以保持本心,烦恼便如头上三千青丝。而出家,便能躲避这些,除却父母骨肉,专修自我,如若有缘,更能感悟佛法。
我很小的时候,大概是因为大脑发育过快的原因,总是想到死亡。然而,死亡是一件格外需要勇气的事情。没有办法,便妥协了一下,觉得未来去当个尼姑,未尝不是一个好选择。后来高考失利,我去县城的宝塔庙宇中散心,竟然真的看到了本科学历的和尚,心情格外激荡。当时就让师傅给了我几本佛经,虔心拜读。
其实,我压根不知道自己未来到底该如何?只觉出家仿佛是人生的最后一张底牌。因为有了这个最后托底的选择,人生好像就不至于那么绝望了。好像人世的所有烦恼,出家都能够一键解决。再没有房贷、车贷等问题,也没有结婚、孩子等烦恼,而且寺庙的环境一般都不错,每天吃饱喝足,参禅打坐,顺便欣赏欣赏寺庙的风景,岂不乐哉。根本不知道这样的一厢情愿,不过是一种愚蠢的表现。
后来,我在网上也看到很多网友讲述自己想要出家的故事。其中就有一位网友说,他遇到一位小师父,好奇出家人也要买房子吗,就加了他的微信。回家后翻阅小师父的朋友圈,好不热闹。吃DQ、骑行、组织爬山、打太极、撸猫逗狗、泡温泉,自己动手给寺庙修水电。好似出家,真的了却世间烦恼。
第二天,我就跑去寺庙吃斋,找小师父聊天。小师父之前是做投资,本科时学计算机,研究生读的金融,考过CFA。20多年的时候,一心赚钱,做过一些过火的事情。后来就一心研究心理学、哲学、国学,3年前出家为僧。做和尚,小师父开发了电子文殊,产品经理、程序员的工作自己一个人全包了。别的和尚都手写文书,他全是打印的。
为什么出家,这个话题,我听他讲过三四个版本。我就给你们分享一个平平无奇的版本,就是工作太累,应酬太多,某一天想不明白,钱也赚够了,为什么要这么生活,就选择了出家。
也有可能只是生活所困,不得已而为之
20年11月跟一个师父去了长沙浏阳,短期出家两个星期。师父是寺庙的主持,寺庙不大在浏阳市郊区的一座山脚下,寺庙除了主持师父是男众外就有一位男师父了这位师父就姑且称他为常师父吧。主持师父有自己独立的房间,我跟其他三位短期出家的男众还有常师父住在一个寮房里,房子不大跟大学宿舍差不多。
除了一些佛教日子需要做法会外平时很少做法会,经常跟师父去外面人家里做法事,包括但不限于超度,乔迁等。有一次早上做完功课在寮房休息时跟常师父聊了聊。我问常师父啥时候出家的师父说他是50岁的时候出的家已经三年了。师父看出我想问些什么了,继续说到“没有娶老婆,也没有过性生活。就是家里出了点变故,找不开出家寻求解脱。
”还没容我说话师父继续说到“其实大部分人选择出家都是自己无论是家庭还是生活出现了大的变故无法应付了才会选择出家,哪有什么真正的看破红尘啊。”常师父说道。
很显然,出家并不是真正得世外桃源,依然充斥着世间得各种琐碎。而且,出家的辛苦并不比上班少,也不是谁都能够忍受的。
有个网友就讲了她亲身经历的一个故事。有一次,她有幸和老师一起去扬州法海寺体验了一下,因为是研究性教学。然后,便和寺庙的尼姑一起生活,作息相同。当时,她第一次体验4;30点起床,几乎想死的心都有了。然后是仿佛没有尽头的早课,枯燥又乏味。更让她难以忍受的是寺庙的餐食。斋饭很简朴,而且规矩多,首先吃饭时候,不能说话,另外,饭碗要端起来吃,不许剩饭。斋饭的味道也令她恶心想吐。从那以后,她便再没有当尼姑的想法了。
其实,在我看来,修行是一件极其个人的事情,无需拘泥于形式。出家,出世,在家,都是一种修行。
最后以苏公的词作结吧:“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