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倡导“知恩报恩”的理念,对孝道尤其重视,学佛修行更要莫不尊亲。学修路上,我们在尽好世间孝的同时,也要明白世间之孝固然重要,但那只能暂时解决一些问题,并不能帮助父母解决生死轮回的根本问题。
那么,学修路上如何尽孝才究竟圆满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应如何以佛法孝亲报答亲恩、圆满孝道。
何为孝
佛教认为“孝”字含有广狭二义。
狭义的孝即世间所讲的孝顺,是一种道德伦理规范。概括讲就是奉养父母于生前、不忘亲恩于逝后。世间的孝亲报恩,往往只限于报今生的父母恩,只能顾及这一世。
广义的孝是无比宽广、超越世间的,更具有深远博大的内涵,也是佛教所倡导的孝。
广义的孝把孝行不仅停留在赡养父母的世间法层面,不单照顾父母今生利益,而是将孝提升到令父母出离生死轮回的出世法的高度,更注重究竟法身慧命的建立与延续。
为何孝
佛陀在《佛说父母恩难报经》中说:“父母于子有大增益,乳哺长养,随时将育,四大得成。右肩负父、左肩负母,经历千年,正使便利背上,然无有怨心于父母,此子犹不足报父母恩。”
父母是我们感得人身的增上缘,因为累世父母,我们的一切才有了根源,更因此有机缘听闻佛法,依止三宝来闻思修行解脱。
出家是大孝
辞亲割爱、出家修行,这在一些人看来,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悲观主义,乃至偏见的误解为是不尽孝的表现。
然而,法师们出家修行,真的是在社会上待不下去、无路可走,不尽孝了吗?当然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