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花园城市称号的新加坡是“亚洲四小龙”国家之一,2019年新加坡人均GDP达到了近6.4万美元,排名世界第八的位置。虽然经济发达,但是狭小的国土面积却是严重的制约了其未来发展,所以填海造陆这种不需要有武力冲突就能向大自然索取的方式,自然也成为其首选。
新加坡1965年刚刚独立的时候,仅有581.5平方公里的土地,到了2019年时则达到了724.4平方公里。五十余年的时间内,新加坡的领土面积一共增加了近143平方公里,占总领土面积的20%。其中除了有很小一部分的泥沙淤积形成的浅滩外,其余大多数都是人工的填海造陆形成。
目前的新加坡仍在继续着自己的填海造陆工程,速度大约是每十年就能造一个澳门(32.8平方公里)出来。预计至2030年左右时,新加坡的总国土面积将达到760平方公里左右。
因为早期技术有限,新加坡的填海造陆工程也经历了两个阶段。起初是从刚刚建国时,新加坡人选择在成本低、难度小的天然滩涂地进行。后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新加坡国内经济的发展,填海造陆的主阵地又转移到了主岛的海滨地区。
建国后到80年代这一时间段,是新加坡热情度比较高的时期,80年代后则是出现负增长的趋势,20年的时间总共才造了不到7平方公里的土地。不过进入21世纪后,新加坡的填海造陆又开始进入高涨期。所以说,线性增长并非是新加坡的趋势,动态过程才是最适合形容新加坡的填海造陆进程。
新加坡早先曾被英国和日本先后统治过,1963年时又加入了马来西亚,不过后来因为不可调和的矛盾被踢了出来,并于1965年“被迫”独立。
新加坡面积小、各类资源都是极为匮乏,虽然是独立了,人地矛盾大和失业率居高不下,又始终都是新加坡社会发展的一项难题。为了“求存”,新加坡又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以促进经济发展,这也使得新加坡形成了外贸驱动型的经济体制。而经济的发展除了解决国内就业问题外,也成为了推动填海造陆进程的主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