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在非洲的优势
华人很少会一起团结做事业,因为印度人在海外更团结,所以能在非洲做更大的生意, 比如食品行业跟通信行业。食品行业是非洲市场份额最大的行业。很多非洲国家尚处于温饱阶段,吃饱肚子是他们的头等大事。这个行业从原料组织、产品生产、流通、销售各个环节都是印巴人在经营,他们很团结,外族人很难涉足。非洲人在吃方面的开支,几乎源源不断流进了印巴人的腰包。
印巴人的团结还有层重要的因素,就是他们有共同的宗教信赖和文化。几乎所有的印度人每个周末都到宗教场所聚会,聆听教义,交流情感,很多生意协议也在那里达成,生意上的纠纷在那里调解,成功的富人在族人面前荣耀成功,尚未成功的人在那里寻找机会,穷人在那里得到免费的食品以及富人慷慨的捐助,这已成为很多非洲印度人的生活习惯。
印度人也喜欢储蓄,头脑灵活,善于观察和把握机会,一旦时机成熟就另立门户。当他们把生意做到一定规模后,就把在印度的亲戚带到非洲,安置在他们的公司或子公司中,通过家族、亲缘关系来保证生意的安全性。印度与曾同为英国殖民地的非洲各国,拥有共同的历史、文化、语言以及法律,也便于印度人开的企业扎根非洲。
随着世界的开放,欧洲和美国等西方国家成为了印度人(特别是知识分子)移民的首选。印度人口众多,国内就业环境恶劣,劳动力层次参差不齐,东非地缘上又与印度隔海相望,所以也有很多印度人选择移民非洲。在欧美,表面上民族平等,但处于少数族群体的印度裔多少还是被歧视。在非洲,印度人不用担心会受到黑人兄弟芥蒂,反而还经常获得超国民的待遇。在非洲的很多国家,印度人除涉足商业、文化等领域外,甚至开始进入政治领域。
1994年,曼德拉成为南非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后,印度人在南非的政治地位攀至高点。曼德拉曾多次表示自己受甘地的影响很深,称甘地是南非和印度的纽带;在曼德拉执政期间,就有多位印度裔南非人成为高官。比如甘地的孙女埃拉·甘地曾任职南非国会议员,民弗雷纳·金瓦拉曾任职南非国会议长。
在非洲,有生意的地方就有印度人。无论是小区门口几十平方米的小便利店,还是肯尼亚最大的连锁超市,老板都是印裔;去修车,发现在奔驰专修店大堂里忙碌的是留着胡子缠着头巾的印度裔经理;去环境幽雅、设备先进、服务周到的私人医院看病,大厅墙上挂着的照片表明这家医院的老板是一位印裔人士……
印度政府更是想方设法增加自身在非洲的影响力,首先对非洲国家在资金和技术上加强援助,通过实施“经济技术合作计划”、“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聚焦非洲计划”等各类项目,为非洲提供资金、技术支持。
2007年,印度以发展非洲的信息和通讯技术为名,在非洲合作推行了“泛非电信网络”计划,意图通过卫星和光纤将非洲各个国家连接起来。印度帮助科特迪瓦、塞拉利昂等国建设了甘地工业园,铺设了光纤电缆,建造了网络数据处理中心、信息通讯中心等。不仅如此,印度还到处推销印度版“一带一路”——“香料之路”和“季风计划”。试图进一步加强印度与印度洋所在各国之间长久以来的经贸、人员和文化交流。
中国人大多数是改革开放以后才到非洲的,前期去的都是国企等大公司去承包工程的。跟去的中国人都是技术工、劳工,真正高素质的中国人前往创业的少,更少有人把老婆孩子都接到非洲,安心在非洲扎根下来(中国个人去非洲做生意的老三样:开餐馆、开超市、种菜)。
这导致在非洲的华人极少融入当地人的文化, 大都在华人圈子里打交道。这也导致非洲的当地人认为中国人是掠夺者, 仇视中国人。在一些非洲国家也频频发生针对华人的恶性事件。华人缺少扎根非洲的意识,骨子里或多或少有“钱可以摆平一切”的思想,不按规矩办事........
对于印度裔非洲人来说,他们的家族在非洲生存了几百年,一代,二代,三代。在非洲面积大一些的国家,像样一点的商店老板绝大多数是印巴人的面孔,男的鹰钩鼻,女的穿着莎丽,店里一堆黑人伙计,把所有的累活、脏活全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