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信奉印度教的人们,认为世界的本质是一切皆虚幻,所以人生就是虚幻,所谓的命运也就更是虚幻了。
三、坚定相信轮回转世
印度教是个不重现世的传统宗教,也吸收了很多佛教的教义,比如“轮回”,“转世”,“因果”,“素食”“禁欲”等等。
认为今生的苦难要解脱,必须通过虔诚的信仰,严格的修行,奉行各种戒律,使自己的灵魂能够再生或者转世。
因此,印度教信徒更追求“今生痛苦无所谓”,关键是“来世幸福”的思想,把克服物质*、追求精神本性,实现“梵我一体”,作为人生的最高理想。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对印度的理想主义这样描述:“仅仅是想象方面的一种“理想主义”,并没有各种清楚的概念和定义,它把任何一切都变做了纯粹“想象”的东西。”
这种务虚不务实的“理想主义”,也让广大的印度人民具有浓厚的英雄浪漫主义色彩。
所以咱们在观看印度影视作品时,突然男女主角不由分说跳起舞,唱起歌来,你千万不要觉得惊讶。
因为他们人生的目的,就是摒弃虚幻不实的物质世界,这样可以摆脱痛苦的世代轮回,从而进入神妙而又销魂的纯粹极乐状态。
或许,有人就会疑惑了,如此追求个人修行,以及追求精神境界的行为,印度那么多人口就不怕饿肚子吗?
其实,这也是印度拥有世界上最多的耕地面积,却依然有众多贫困人口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因为绝大多数印度人都不事生产。
他们似乎更关心自己的休息,即使不工作挨饿受穷,也乐在其中。
当然,印度人近些年的思想也有所转变,但依然对印度的经济发展极为不利。
由于印度是实行土地私有制,许多的政府投资项目根本无法落地。即使侥幸最后成功实现了,印度的人民也不愿去干活挣钱,喜欢慵懒地在大白天睡觉,就算饿得面黄肌瘦也一样。
即使上班了,也会在上班期间随意给自己放假,想着出去找家寺庙休息,放松一下紧张的身心。
因为印度教认为,一个人要得到解脱只有三种途径,一是行为的道路,也就是奉行各种戒律、祭祀、苦行等。
二是智慧的道路,就是通过修行、亲证真相的方式。
三是虔信的道路,就是依靠信仰神的眷顾,得到人生的解脱。
显然,第三种是最容易的,如果不选择它肯定是人比较傻,会被其他人看不起的。
这就可以很好理解,那些信奉印度教的人们,为何生活会如此洒脱,根本就不担心自己经济的问题,因为神会眷顾他们。
那么,为什么印度为何会成为世界上的软件大国呢?
这恐怕还要感谢曾经殖民印度的西方国家,给现代的印度社会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早在1498年,印度就成了葡萄牙的殖民地,从此也开启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殖民印度的浪潮。
到了17世纪之后,英国成为了印度的殖民主,并且开始了长达300余年的殖民统治,一直到1947年,才在甘地等人的带领下,正式宣告国家独立,才正式结束了被殖民的命运。
如此之久的被殖民历史,英国人自然对印度的政治、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都留下了烙印,尤其是在教育领域。
如今印度建立起来的西方化的高等教育体系,就是英国人的“杰作”,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印度各方面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比如,英语在印度社会的广泛普及,就在今天全球化的世界中,对于印度的经济和科技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当然,这是印度高种姓人的福利,至今印度的官方语言是印地语,却只有30%的人使用,而其他预定的地方性官方语言多达21种,登记的就更多了,反正就是没有统一语言。
由于印度高种姓人长期接受良好的西式教育,虽然他们人数在印度国内较少,但久而久之,也给印度形成了庞大的人才库,为印度在信息技术工程和生物科学等领域做出了贡献。
殖民教育的影响以及英语的普及,也给印度年轻的学者与西方文化没有任何隔阂,优秀人才在毕业后往往会到国外,特别是美国继续深造或工作。
因此,印度如今的软件大国的地位,正是由这批人与国外的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的联系所产生的结果。同时也推动着印度经济的创新和改革,并将继续向前发展。
那么,印度的未来会是怎么样呢?没有人可以给出答案。
但是,可以肯定是,一个没有经过革命的现代化国家,必然仍将负重前行,只有他们自己才能拯救自己,而这似乎不太可能。
正如,美国著名学者迈克尔·罗斯金在他的著作《国家的常识》里,所说的那样:“印度要想彻底告别过去,需要一个*那样的伟大人物!”
那印度会出现吗?恐怕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