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的欧洲人,现在还接受不了动物内脏、鸡爪、猪蹄、鸭脖子之类的食物,而这些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些已经被烹饪成各种各样的美味。欧洲人是真的不爱吃?还是觉得吃起来麻烦?还是有别的原因呢?
牛排
这篇文章,咱们就简单探讨一下。这里有一份十七世纪的食材契约研究,签订者是食材供应商和皇宫贵族的伙食管理者。在这个研究中,有一个很惊人的发现:1659年,贵族们不再需要猪耳朵;1660年,排骨也不再被采购;1667年,内脏在契约中消失了;到了1670年以后,动物的脚、鼻子、背、小肠等,也不采购了。
实际上,对于猪肉,国王和贵族们慢慢开始只吃小乳猪和火腿。
这个研究告诉我们一个事实:至少在17世纪之前,包括皇室贵族之内,还没有这么挑剔,他们也吃猪内脏,也啃猪蹄子……
为什么十七世纪产生了这样的变化呢?猪蹄子不好吃吗?
熟悉历史的都知道,十七世纪的欧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艺复兴已经让资产阶级开始兴起。虽然贵族们依然享有特权,拥有大量的财富。但是,小资产阶级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
文艺复兴后出现大量新兴资产阶级
贵族们意识到一个重要的问题:那些稍微挣点钱的商人们,也过上了好日子,吃得好穿得好了。怎么办?我们怎么彰显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呢?
好吧,贵族们的最关心的,就是处处都要比一般人更高贵,当然也包括吃的。
所以,贵族们开始精细化自己的食材,动物内脏不吃了,猪蹄猪耳朵也不吃了,你们穷人吃去吧!
于是,欧洲人的餐桌,开始有了很明显的区别。皇宫和贵族吃的,是禽鸟类和烤乳猪、火腿、精选牛肉……这些是一般人吃不起的东西。
新兴的小资产阶级,虽然过不上贵族的生活。但是有了钱之后,也想吃些好的,并且要和底层贫民区别开来。于是,他们的餐桌上出现了各种猪肉、牛肉、羊肉,也越吃越精细。
至于底层平民,有肉吃就不错了,哪还有挑挑拣拣的余地。1746年的《资产阶级烹调》一书中写到:“在谈论菜牛的主要部分时,我不愿详谈……这一部分只供那些地位低的人使用。他们用大量的盐、椒、醋、蒜和青葱来掩盖其异味。”
对食材不做精细烹饪的底层人民,对付内脏等上层人士不吃的部位,采用的方法就是放入大量的调料——其实,这样不一定非常难吃。
大蒜一直在欧洲占据重要地位
不过,人们对美食的享受,显然比不过对身份品味的追求。所有人都希望,通过餐桌上的肉食,显示自己更有品位。
18世纪之后,普通人也开始抛弃复杂的调味方式,选择所谓的“自然味道”。17世纪的一本书中写到:“保留每一道菜的真实味道……它应该是原汁原味的……卷心菜汤应该完全是卷心菜的味道,韭葱汤就应该全是韭葱的味道,萝卜就应该全是萝卜的味道……”
很显然,这种所谓保留食物本来味道的做法,是从贵族餐桌上学来的。
贵族们厨房里的好厨师,那时候对于“精致”的烹饪,有了一套“原汁原味”的做法。根据记载,他们非常喜欢单独烹制肉,在上桌之前不加入任何调味汁。其实有点像现在的西餐牛排了:快速烤制,上桌的时候再浇上各种调料汁。
有一本当时的烹饪书写到:“(烤羊肉)就要烤熟时,仅在面上喷洒细盐,而别像那些愚蠢的小资产阶级那样,用白面包和橘子汁或胡椒调味汁一起吃。”“有些可怕的、仍然在资产阶级厨房里流行的旧式方法,那些想吃牛腰肉的人……把它放入水、醋、汤汁和盐的混合物里……煮沸一刻钟后……比木头更粗糙、 更无味……”
嗯,看到了吧,充满了鄙视。
烤肉
贵族们吃烤肉的方式,甚至走上了一种极端,当时就有人认为:最健康最好吃的烤肉,就是烤一会儿直接从铁叉子上拿下来,不需要过分烧烤,不需要过多的准备,否则会破坏食物的原味。实在无法想象,那些半生不熟,还一点调味没有的烤肉,到底有什么好吃的?
总之呢,贵族为了保持自己高贵的身份,排除了很多之前吃的肉类,而且把肉类的烹饪更加精致化,和那些刚刚兴起的资产阶级区别开来。
有了钱的资产阶级呢?当然是迎头赶上,让人觉得自己不仅有钱,而且有品位。吃上精致简单的肉食,吃上皇宫贵族餐桌上才有的菜品,虚荣心得到了大大的满足。这种感觉就像是和贵族们泡在了同一个大浴池里:脱光衣服坦诚相待,大家都一样了。
于是,一种身份上追赶,让欧洲人吃肉的方式,也慢慢有了很大的变化。保持原汁原味,简单的烹饪方式,精选的肉类部分,成为一个有品位的贵族,造就了现在欧洲人的餐桌现状,越来越单一。
据说德国大肘子很好吃
虽然也有一些复杂的肉类烹饪手段,比如肉食者的天堂德国,就有各种各样的香肠,以及火腿、熏肉和大肘子,名扬世界。
不过整体来说,大多数欧洲人已经适应了简单精致的肉食和甜食,可能很多人一辈子都不知道卤猪蹄是啥味的。
在吃肉方面,中国人才是最会烹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