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是如何爆炸的?这是近日大火的HBO新剧《切尔诺贝利》让全世界再次关注的话题。虽然三十年前的核电站事故已经过去了很久,但是,我们仍然需要了解核电站的原理。
核反应是如何释放出能量的?铀235的裂变反应是如何引发链式反应的?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又是什么?今天,本文将带你一步步探究核电站的原理,
并全面了解1986年4月26日那个惊心动魄的时刻。让我们跟随文中的介绍,重新认识这个让人兴奋又充满风险的领域吧!你所熟知的发电站有许多种,但核电站和火电站的工作原理却十分相似。
它们都是通过将水变为高温水蒸气来推动发电机发电,只不过一个依靠煤燃烧释放的热量,另一个则利用核反应产生的热量。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所使用的石墨沸水堆,是一种以铀235为燃料的核反应堆。
燃料棒放置在水管中,水泵带动水流经过燃料棒,然后加热为水蒸气,最终进入分离器。高温蒸汽带动涡轮机发电,热水和新注入的冷水混合,再次进入水泵。石墨被用来减速中子,
而控制棒则用来调节反应速率。事实上,切尔诺贝利事故并非无因而起,而是由一次断电保护测试实验引起的。当控制棒完全插入反应堆中时,链式反应便会停止,
但铀235裂变时产生的生成物钡和氪也具有放射性,持续放热,称为余热。因此,余热必须被带走,否则反应堆就会熔毁。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反应堆需要一直循环冷却剂——水,
以防止反应堆过热而熔毁。为了保证水泵工作,电网断电时需要柴油发电机供电。但是,柴油发电机启动需要一分钟的时间,这时反应堆有可能会熔毁。工程师们想到了一个设想,
利用涡轮机惯性发电并启动柴油发电机,从而弥补这一分钟的空窗期。但是前三次测试均以失败告终。经过调整,他们在1986年4月进行了第四次测试。然而,测试本身也充满了意外。
在人员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匆忙开始的测试中,反应堆发生了毒化,导致中子数过少进而减弱链式反应,最后裂变完全停止。这一事件给全球都带来了巨大的震动。一场实验的背后,隐藏着绝境的挣扎。
在一个犹豫的时刻,4号反应堆的功率已经下降到了30MW,退化到了无法测试的地步。代理总工程师佳特洛夫和值班主任阿基莫夫之间发生了激烈的争执:是停机承认失败呢,还是冒险加注反应堆,
去除反应堆毒化。值班人员关闭了安全保障系统,拔出了大量控制棒,反应堆陷入了危机。警报不断响起,危机四伏,一丝不慎,反应堆就会土崩瓦解。最后,紧急停机的按钮被按下,控制棒被释放,
危机才得以化解。这场实验,深藏玄机,史无前例。一场灾难,让世人永远铭记。控制棒的设计竟然会促进核反应!事故发生后,消防员赶到现场,却不知道是核反应堆爆炸。放射性物质喷洒到空气中,
射线与空气相互作用,产生美丽的极光效果,附近居民却不知自己已经受到辐射。这次灾难释放的辐射线剂量是二战时期爆炸于广岛的原子弹的400倍以上,影响范围不仅仅局限在苏联,
还波及了北欧的瑞典、挪威。事故处理中,涌现出众多英雄故事,值得我们铭记!切尔诺贝利,这个名字对于很多人来说,代表着死亡、毁灭和恐怖。1986年,
这个地方发生了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核事故,对整个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但是,我们是否应该一刀切地认为核电就是可怕的东西呢?实际上,核电与原子弹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
原子弹的威力来自于装载了高浓缩铀,而反应堆中的核燃料只有3%~5%的铀浓度。原子弹是不可控的,而核电站是稳定可控的。在世界上最大的两次核事故中,切尔诺贝利和福岛,
都不是因为核爆炸造成的。而核电站每年对周围环境产生的辐射量也非常微小,只有全球平均本底辐射量的一小部分。此外,核能对于环境的保护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它能有效地减少二氧化碳、
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因此,我们应该理性看待核能,把握它的好处,同时也要防范潜在的安全风险。核电:环保的必然选择在如今这个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社会,
我们不难发现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了不容忽视的问题。而要想实现环保,我们离不开能源的保障。在世界电力供应三大支柱中,核电作为其中之一,对于保障我们的能源供应,
以及减少环境污染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相比之下,如果没有核电,我们所面临的环境污染将会比现在更加严重。所以,核电作为环保的必然选择,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