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大利亚联邦选择首都的时候,看似是两个城市在对比,实际上是是维多利亚州和新南威尔士州两个独立性极高的州在进行角力。但是,出身新南威尔士的里德,并没有为自己所在州辖地的悉尼奋力争取,反而将机会拱手让给了墨尔本。
这一行为在新南威尔士州的官员内部产生了很大的争议,但是里德是女王派过来的官员,大家也是敢怒而不敢言。
19世纪末的悉尼(图:wiki)▼
时间推移到1908年,这时澳大利亚作为一个国家,建制已经相对完整,有了自己的国家意识。当时的澳大利亚盛行贸易保护主义,优先为本国争取利益。这让自我认同为大英帝国国民的里德大为不满,于是他离开了澳大利亚,回到不列颠本土。
里德退出澳大利亚政坛之后,关于首都选在哪里的讨论再次被提出。当时的主要论调在于,首先悉尼和墨尔本都要各退一步,新首都不会在这两个城市之间选拔。另外,首都选在港口城市不利于国防安全,最好要选在内陆。事实上这是一个明智的建议,在二战期间,日本就曾经派潜艇袭击过悉尼。
来吧!建个新的!(1913年堪培拉开工仪式)
(图: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
山谷城
在讨论之中,悉尼和墨尔本都提出了自己的要求。新南威尔士州官员表示,澳大利亚的首都可以不在悉尼,但必须在新南威尔士州境内。而墨尔本方面则表示,这座新首都不能距离墨尔本太远。
就这样,大规模的首都遴选活动,就在悉尼和墨尔本中间的大片内陆区域内开始了。
堪培拉就在这里,夹在两个大王中间
距离悉尼3小时车程,距离墨尔本8小时车程
(如今的堪培拉位于澳大利亚首都直辖区,外面为新南威尔士州所包围)▼
选拔历经多年,在新南威尔士州的60多个居民点中,堪培拉最后脱颖而出。相比于其他城市,堪培拉有诸多的优势:位于山区,气候凉爽宜人;西北东南都有高大山脉,可做军事防御用途;距离悉尼不到300公里,距离墨尔本虽然远些,可也是坐慢火车一下午能到的距离,交通方便;最后,当时的堪培拉已经有移民定居,而人口在当时的澳大利亚属于稀缺资源。
堪培拉还建了一个巨大的人工湖
它从东向西,将城市一分为二,掩盖了缺水这一不利因素
(伯利·格里芬湖,图: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