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漕运船一般多大,古代船为什么能作为运输工具

首页 > 国学 > 作者:YD1662023-04-15 16:55:09

唐朝水密隔舱快船

三、在工业生产力加速发展与提高的前提下,唐朝的造船行业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制式,而是向着更为华丽的建造风格进行转变。

以往的古代大船,风格较为统一,甚至可以说是单一,整体装饰除却皇帝所乘的龙舟较为气派外,民间客船或商船,还是属于千篇一律的风格,然而伴随唐朝时期的造船业大力发展,能工巧匠们开始创造出别具一格的装饰,使舟船看上去更具特色与美丽。

《玄宗诸子传》记载:将渡绵江 , 登舟见彩缘席为藉。

这表明当时的舟船,尤其是民间客船,已经开始在外饰上做文章,利用彩色铺设船只,进行个人化的妆点,装饰可谓相当豪华。

古代漕运船一般多大,古代船为什么能作为运输工具(5)

相关影视剧照

四,基于当时的工业基础与生产力水平,发明出新式的动力系统,使航速大大提高,最为显著增加航速的代表装置,正是唐朝时发明的“水轮”。

《旧唐书·李皋传》有载:常运心巧思,为战舰,挟二轮蹈之,翔风鼓浪,疾若挂帆席。

如上所述,可见唐朝时期的战舰,增加了两座水轮,以人力进行驱动,可“翔风鼓浪,疾若挂帆席。

而这种与众不同的动力推进装置,也是我国古代历史中首次使用。

古代漕运船一般多大,古代船为什么能作为运输工具(6)

另外在制作舟船的选料上,江东地区也开始大范围采用更轻且更为坚固的樟木,使得航速又从根本上得以提高,李白当年所著的名诗《早发白帝城》,其中写到“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通过后半句“千里江陵一日还”,大可想见当年的江东地区所造轻舟之快,据现代地理测算,千里江陵的实际距离为“357公里”,那么一日之间顺江而下能行驶300公里的航程,在古代已经算是相当快的速度了。

五,唐朝时所造船只的整体载重,已经比过往朝代要提高不少,甚至可以说是大幅提高。

《唐国史补》中有段记载特别生动形象:

江湖语云,“水不载万”,言大船不过八九千石。然则大历,贞元间,有俞大娘航船最大,居者养生送死嫁娶悉在其间。开巷为圃,操驾之工数百,南至江西,北至淮南,岁一往来,其利甚博,此则不啻载万也。

此段意为,江湖中曾盛传,船在水中载重不可超过万石,也指最大的船只载重也不过八九千石,而到了大历年间,也就是唐代宗年间,最大的一艘航船名为“俞大娘”,在上面居住的乘客有养生送死嫁娶者不计其数,几乎人的生死嫁娶等事,都在这艘船内完成,而操驾的船工竟多达数百人以上,航程更是南至江西,北至淮南,几乎纵跨大半个唐朝国境,往往一行驶就是一整年,而所谓载重不过万的论调,对这艘船完全不适用,因为这艘船的载重,显然已经超过了一万石。

另外补充一点,史料中所说的“八九千石”,按照唐朝时的度量衡来计算,约合现在的550——650吨,而且这显然还不包括船上人员的流动性,比如今天多,明天少,后天上船更多,再考虑到这艘船常年行驶,久居船上的人也不少,再加上装载的货物,这艘最大的航船的最大载重就更是难以估量,足以称得上是一艘庞然大物。

古代漕运船一般多大,古代船为什么能作为运输工具(7)

贞观年间用于运输米粮的货船,最少都能载重五百石,而到了盛唐时期所造出的船只,最低载重标准则飙升为一千石,足足翻了一倍,若再加上这一千石是最低载重标准,那也就是说翻了一倍还多。

《旧唐书·卷五一·后妃传》:一船致损,则倾数百之粮。

这时运输粮食的船只,最少就能装载五百石以上,而到了我上文中所说的刘晏任诸道盐铁转运使时,则直接提升到一千石,甚至是千石以上,足以可见短短数十年的造船业发展之迅猛,考虑到当时的整体社会生产力与科技水平,这种升级速度已经可以称得上是跨越式发展了。

《新唐书·食货志三》:晏为歇艎支江船二千艘,每船受千斛。

所以唐朝时期的造船业,大致经历了以上五种转变,从军用造船资源向民用造船行业进行倾斜,从对漕运实施统一标准进行规范化管理运作,从千篇一律的外表装饰到彩色装修的日益豪华,从增加水轮等新式动力推进系统得以提高航速,从载重量由五百石翻一倍到千石以上甚至更多的跨越式发展,唐朝时期的造船技术从五个方面,完成了整体的产业升级,并且在整个世界造船史上横向进行对比,同时期内还难有能够比肩者。

古代漕运船一般多大,古代船为什么能作为运输工具(8)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