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漕运船一般多大,古代船为什么能作为运输工具

首页 > 国学 > 作者:YD1662023-04-15 16:55:09

而说完了造船业,咱们再来聊聊当年对于漕运的具体管理,首先是津渡

为了方面通行,当时的大唐官府在各河流津口架桥设渡,同时也方便对往来船只进行管理登记,这些“津渡”就相当于关卡,或者是收费站,船只每行至此,便要接受查验与登记,方便官府进行统一管理。

而且对每一处津渡,除了架设水上浮桥外,也有人员安排的明确要求,如每渡设立官职,有“津令、津丞”,也可说是“津主”,就是负责津渡日常管理的官吏,他们也要负责在津渡处设置一艘官船。

古代漕运船一般多大,古代船为什么能作为运输工具(9)

浮桥津渡

而每官船安排人员六人,有的也安排三到四人,用以检查过往船只是否超限,是否有违规情况,若无任何问题,便会放行,主要起到管理与疏导水运交通的职能。

《唐六典》:蕲州江津渡,荆州洪亭、松滋渡。江州马颊、擅头渡,船各一艘,船别六人。越州、杭州浙江渡。洪州城下渡、九江渡,船各三艘,船别四人。

而且凡是律法中明令制定的津渡处所,却不造桥梁,不设渡船者,或者未经允许擅自移动桥梁及渡口者,负责管理津渡的津令与津丞,则都要受到惩治,一经发现,便要经受仗七十的惩罚,若因停船而影响交通者,肇事人则要被杖打一百。

《唐律疏议·卷二十七·杂律》:其津济之处,应造桥航及应置船筏而不造者置,及擅移桥济者,杖七十。停废行人者,杖一百。

这项规定竟然被制作成为律法,而写进《唐律》之中,足以可见当时的唐朝当局,对于水运的重视程度,也可看出唐朝当局对于水运所展现出的态度,是有着较为严厉的意识,犯者,则要受罚,而且杖七十以上的刑罚,属实不轻。

古代漕运船一般多大,古代船为什么能作为运输工具(10)

唐朝汉津渡想象复原图

另外还有关于河道水源的管理,唐朝当局也考虑在内,一是不得为了修建水运所用的河堤,而污染了民间用水的水源,若修了河堤,但却是豆腐渣工程,导致河堤决断,因此毁坏农民庄稼,致使财物漂失,则要按律受罚,二是若在该修河堤的位置没有修筑河堤,那负责官吏也要治罪。

《唐律·卷二十七·杂律》:诸不修堤防,及修而失时者,主司杖七十。因河堤断决毁害人家,漂失财物者,坐赃论减五等。

从以上内容所述,相信不难看出唐朝统治者对于农民财产的保护重视,以及对于水运整体的重视程度,还是那句话,水运本身就是惠及于民,从而惠及天下的一件事,若不从根本上加以重视,不考虑全面充分,势必会造成混乱,而这种混乱酿造的苦果,最后终究是要自己来尝。

我想当时的大唐朝廷对这点思考的非常清楚,所以才将水运管理纳进法律之内,对每一个环节通过严苛的惩治制度进行约束以及规范,倒不失为古代一种前卫的思想与尝试。

古代漕运船一般多大,古代船为什么能作为运输工具(11)

同样的,规范化管理以后,唐朝的水运果真为整个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商贾们的收益也随着船只建造的飞速发展与水运的管理规范化,日渐水涨船高,而民间商贾赚到巨额收益,自然上税也颇为丰厚,如此唐朝的国库日渐充盈,这就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再加上官府领头制定统一的内河运价,对市场进行规范,导致不法竞价现象一再减少,使得以长江为主的内河水运日渐蓬勃,在促进经济腾飞的过程中,也带动了民间文化的交流与出游风潮,毕竟船比以前快了,能载的人多了,而人民百姓赚的也多了,既然有钱了,那当然是在生活之余乘舟远行,实为人生一大乐事~

古代漕运船一般多大,古代船为什么能作为运输工具(12)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