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婆娑”二字一直用于形容这种盘旋起舞的姿态,并且有了一些引申含义,但大多数引申意还是从“婆娑舞姿”而来,用于形容酷似盘旋起舞的姿态。
最初出现的“婆娑”引申意,是用于形容人的醉态,因为人喝醉酒后立足不稳,身姿蹒跚,像极了盘旋的舞姿。
三国魏杜挚赠给后来因起兵反抗司马氏名垂史册的毋丘俭的诗中有“骐骥马不试,婆娑槽枥间;壮士志未伸,坎轲多辛酸”的句子。
东晋道家葛洪在《抱朴子·酒诫》中说汉高祖刘邦“婆娑巨醉,故能斩蛇鞠旅”,都是形容这种“醉步”;
同时代或稍晚,也有人用“婆娑”形容从容悠闲的形态(类似今天所说的“大摇大摆”吧),比如两汉之际的班彪《北征赋》中有“聊须臾以婆娑”的说法,初唐书法家李善注解说,婆娑是形容“容与(从容悠闲)之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