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晚还有用“婆娑”形容老年人的,比如清代张岱《陶庵梦忆.闵老子茶》里有“婆娑一老”的说法,而同时代的戏曲学家李渔在《意中缘.卷帘》中则有“老婆娑”的借代用法。
之所以用“婆娑”形容甚至指代老人,是因为老人腿脚不便,走路不稳,看上去和“婆娑舞姿”也有几分相同之态吧。
“娑婆”是外来音译词,典出佛经,是从梵文中音译而来。《妙法莲华经》中:
“云何名娑婆?是诸众生忍受三毒及诸烦恼,故名‘忍土’”
注解中则说“梵云娑婆,此云堪忍”——“娑婆”是梵文直接音译,如果意译就是“堪忍”。
“堪忍”什么呢?就是“诸众生三度及诸烦恼”,也就是世界上林林总总的一切,包括好的和不好的,愉快的和不愉快的,不论您是否理解和喜欢,都只能无奈地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