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写昙花的经典诗词,李白夸昙花的诗句有哪些

首页 > 国学 > 作者:YD1662023-04-17 00:05:55

前几天遇到了这个问题:《苔》这首诗为什么会沉寂几百年呢?下面是袁枚的这首小诗《苔》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提问题的朋友还说到:

下面把“到”改为“临”就合了格律平仄,“学”为模仿,“似”为本色,“学”改为“似”意境深,则300年前就火了:白日不临(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似(学)牡丹开。.

前言

这首小诗随着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的热播一夜爆红,瞬间走进了亿万观众的心。 袁枚是清朝的大才子,他的名声虽然比不了李白和杜甫,但是也有诗文被收录进了语文课本,《祭妹文》催人泪下,《黄生借书说》催人奋进,另一首小诗《所见》更是脍炙人口: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但是这首《苔》却孤独了300年的小诗,提问题的朋友开玩笑说,如果把“到”改为“临”、“学”改为“似”,则300年前就火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认识,这位朋友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老街也有自己的理解,下面我就说一说。当然也欢迎朋友们指正,提出自己的看法。

李白写昙花的经典诗词,李白夸昙花的诗句有哪些(1)

一、这首诗火不火与“到改为了临”无关

“白日不到处”, 是律诗中的“大拗”句 ,五连仄(白是入声字)。但是第二句没有救拗,“青春恰自来中的”恰“如果是平声的话,就是格律诗的对句救拗。

但是这种救拗方式,古人也不是完全遵守的,另外五言绝句本身就不非常重视近体,我们可以看到五绝的古体诗非常多,几乎与近体各占半壁江山,七绝以近体居多。

题主这首诗改了两个字,第一句”到“改为了”临“。“白日不到处”成了“白日不临处”,改了以后叫做半拗体,可以不用救拗了。这样整首诗成为没有瑕疵的格律诗。

李白写昙花的经典诗词,李白夸昙花的诗句有哪些(2)

二、这首诗火不火与“学改为似”也无关

学,是一个常用的入声字,本来就是仄声,只不过今天的普通话念做平声,不用说袁枚了,民国读私塾的人也都知道。把“也学牡丹开”改为“也似牡丹开”,从格律上没有什么变化,是完全一样的。

至于意境上,哪个好就见仁见智了。我个人以为学,是拟人化的动词,更生动一些。

三、这首诗火不火与格律无关

绝句本来就有古绝句与律绝句之分,七言的古绝句非常少,但是五言的古绝句比比皆是。千古流传的佳作如李白《静夜思》、贾岛《寻隐者不遇》、杜甫《望岳》包括袁枚的《所见》都是古体诗,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也不是严格的格律诗。所以袁枚的这首小诗火不火与格律当然没有什么关系。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写昙花的经典诗词,李白夸昙花的诗句有哪些(3)

四、一首诗好不好评价不同

例如唐朝人根本不把《春江花月夜害》当回事,仅仅作为宫体诗的一篇才被收录下来。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在漫长的唐宋元明时代里,被众多文献所忽视,只是侥幸地因为它是一篇乐府而被《乐府诗集》所收录。编者郭茂倩是北宋人,他的这本书凡乐府诗无论好坏全都收录。

到了清朝王闿运和民国的闻一多评价宫体诗的时候,认为这是宫体诗的顶峰, 今天的我们把《春江花月夜害》抬高到孤篇压全唐的地步。

可见一首诗好不好不同时代、不同的修养认识、不同的环境会有不同的评价。

李白写昙花的经典诗词,李白夸昙花的诗句有哪些(4)

五、一首诗火不火 有时跟好不好也无关

刚才说了,一部作品好不好跟环境时代等有很大的关系,千里马也需要伯乐。但是好的作品未必会流传,优秀的诗人也未必会被认可。

这种情况非常多见,例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直沉寂到明朝,杜甫在盛唐时的诗坛上也没有什么太高的地位,陶渊明也是如此,默默无闻于当世。西方的大画家梵高生前穷困潦倒,而今天一幅画就价值几千万美金。

今天我们都认为杜甫是好的,陶渊明是好的,一首诗或者一个人火不火,有时跟好不好无关。

李白写昙花的经典诗词,李白夸昙花的诗句有哪些(5)

六、《苔》这首诗为什么会沉寂几百年呢?

程千帆先生在研究《春江花月夜》时,说过这样一句话:

“在文坛上,作家的穷通及作品的显晦不能排斥偶然性因素所起的作用,这种作用,有的甚至具有决定性”。

节选自《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的被理解和被误解》

袁枚的小诗《苔》一夜爆红,好多人连《随园诗话》都不知道,却不妨碍大家一起吟唱: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从这方面来说,应该感谢《经典咏流传》这个节目和传唱的人们。

当然,首先这是一首优秀的诗。

李白写昙花的经典诗词,李白夸昙花的诗句有哪些(6)

结语

生活中我们看到过很多一夜爆红的事情,虽然表面看上去是偶然性的际遇巧合,但是没有真材实料的作品往往只是昙花一现。

如果是真的金子,未必能够发光,可能如同《苔》一样沉寂200多年,像《春江花月夜》一样沉寂700年。《苔》这颗沉寂的金子终于等来了发光的时刻,其实有很多很多的优秀诗词还没有等到这种机会。

还有,我们经常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只不过,梵高发光在死后,李白发光在生前。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