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忍百箴》为元代学者许名奎所著。作者一生饱经沧桑,总结自己和历史人物的经验教训,得出这部忍学精华。忍是大智大福,忍是修身、立命、成事的津梁。作者将人一生的所为,以一个“忍”字概之。“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便是忍学之道了。
忍学是中国儒家思想之精髓,《书》云:“有容德乃大”,皆忍之谓也。作者所说的“忍”绝不是懦弱、胆怯、“忍气吞声”而是以退为进的哲学,是一个人大智大勇的表现。
这本书内涵丰富,涉及忠孝仁义等道德范畴、喜怒好恶等情感领域,涵盖声色酒食、名誉权势、交友治学等多方面内容。从历史典故中获得智慧,从简短的格言中得到启发, 读此书能让我们更好地为人处世、得颐天年。
一、气 之 忍
在待人接物中,不能因区区小事就与人动怒。《郁离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在晋郑之间的地方,有一个性情十分暴躁的人。他射靶子,射不中靶心,就把靶子的中心捣碎;下围棋败了,就把棋子儿咬碎。人们劝告他说:“这不是靶心和棋子的过错,你为什么不认真地想一想,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他听不进去,最后因脾气急躁得病而亡。
战国时期魏国人西门豹,性情非常急躁,他常常扎一条柔软的皮带来告诫自己。魏文侯时,他做了邺县令。他时时刻刻地提醒自己,要克服暴躁的脾气,要忍躁求稳求安求静,终子在邺县做出了成绩。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气是一种心理状态和素质修养。它劝戒人们要有雅量,从容对事。
二、酒 之 忍
司马迁曾写道:“酒极则乱,乐极生悲,万事尽然。”喝酒,若恰到好处,则可壮胆助兴;但如果沉溺其中,却会令人萎靡不振,斗志减弱,还能腐蚀一个人的心灵,由于贪杯而误事。
春秋时楚恭王和晋厉公在鄢陵打仗,这时楚司马子反口渴去找水喝。佣人谷阳拿着酒进献给他。子反说:“拿下去!是酒。谷阳说:“不是酒。”子反又说:“拿下去!是酒。”谷阳又说: “不是酒。”子反接过来喝了,结果酒醉而躺下。楚恭王准备打仗,让人叫子反,子反说有心病而推辞了。恭王直接走迸他的帷幄,闻到了酒味,说:“今天的战事全靠司马,司马却醉成这个样子,这是要亡我的国家,不顾我的人民,不能再打了。”这样就*了司马,班师回国。
谷阳进酒,不是因为妒嫉子反,而是因为忠诚热爱他的主子,但这却使主子被*。
由此可见嗜酒不忍,有害而无益。酒后失言,招来*身之祸;酒后失态,结果死之将至还在梦中;酒后失德,则更是害人害己。只有忍住、克制住对美食、美酒的贪欲,才能使身体健康,才能更好地投入到自己的事业中去。
三、乐 之 忍
欢乐本是大自然给每一个人的一份天性。西方谚语就说:“笑口常开,幸福永在。”但乐极生悲,欲极生乱。
杜牧《阿房宫赋》说:“日夜歌舞管弦,那是秦朝的宫女们在表演。他们身上每一点表情,都极尽美丽;婷婷玉立,久久地看着远方,希望皇帝能够驾到,有的人36年还没见到过皇帝。”秦始皇认为戚阳人多,先朝的帝王宫庭太小,于是就在渭阳上林苑营造宫殿,先造了前殿,叫阿房。每日和妃嫔、王于皇孙们在里面吃喝玩乐;早上唱歌跳舞,晚上弹琴数弦。三十七年时,秦始皇驾崩,他的儿子胡亥被阎乐*了。立公子婴为秦王,46天就向汉高祖投了降。阿房宫被项羽烧了。秦朝于是就灾绝没有续传了。
所以人应该忍损乐,增益乐,这才是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快乐。
四、贫 之 忍
《庄子•让王》说:“春秋时的原宪住在鲁国,一丈见方的房子,盖着茅草;用桑枝做门框,用蓬草做成门;用破瓮做窗户,用破布隔成两间;屋顶漏雨,地面潮湿,他却端坐在那里弹琴。子贡骑着大马,穿着白大衣,里面是紫红的里子,小巷子容不下高大的马车,他便走着去见原宪。
原宪戴顶破帽子,穿着破鞋,倚着藜杖在门口应答,子贡说:“呵!先生生了什么病?”
原宪回答说:“我听说,没有钱叫作贫,有学识而无用武之地叫作病,现在我是贫,不是病。”
子贡因而进退两难,脸上露出羞愧的表情。
不同的人对于贫穷的看法不同,标准不同,忍受贫穷的能力也不同。对于贫穷,有些人是不得不居于贫困,苦熬贫困,所以觉得贫困是可怕的,这是着眼于物质生活的贫困。还有一些人是甘居贫困,是借贫困的环境来磨炼自己的意志,这是自觉地忍受贫困。所以不仅注重自己的物质享受,还看重自己的精神修养,这才是积极地忍受贫困。
李贽在《焚书》中说:“贫莫贫子无见识。”也就是说没有文化,没有知识,精神上的虚无才是真贫。
只有道德不高,知识匮乏,才是真正的贫穷。衣服、食物不如人并不代表一个人的贫,贫莫贫子不闻道,这是历代仁人共同的认识。
五、富 之 忍
富贵荣华,是人人都希望获得的,但无论是什么事都不能过分。月盈则亏,财富聚集得过多也同样会给自己带来损害。一方面是自身因财富极多,骄横不可一世,恃财欺人;另一方面也会引起他人的妒嫉,或是坏人觊覦,产生劫富心。中国古人颇有点不患财不多而患不均的思想。
沈万三秀是明朝初年江苏昆山一带著名的大富翁。他原名沈富,因当时民间习惯上将名门家族中的人称作“秀”,连上姓氏和排行,所以沈家老三富就被称作沈万三秀。至于其中再加上一个“万”字,则是因为他拥有万贯家财。
沈万三秀竭力向刚刚建立的明王朝表示自己的忠诚,拼命向新政权输银纳粮,讨好朱元璋,想给他留个好印象。朱元璋曾经下令要沈万三秀出钱修筑金陵的城墙。沈万三秀负责的是从洪武门到水西门一段,占金陵城墙总工程量的1/3。可沈万三秀不仅按质按量提前完了工,而且还提出由他出钱犒劳士兵。
沈万三秀这样做,本来也是想讨朱元璋的欢心,但没想到弄巧成拙。朱元璋一听,当下火了,他说:“朕有雄师百万,你能犒劳得了吗?”
沈万三秀没听出朱元璋的话外之音,面对如此诘难,他居然毫无难色,表示:“即使如此,我依然可以犒赏每位将士银子一两。”
朱元璋听了大吃一惊。在与张士城、陈友谅、方国珍等武装割据集团争夺天下时,朱元璋就曾经由于江南豪富支持敌对势力而吃尽苦头。现在虽已立国,但国强不如民富,这使朱元璋感到不能容忍。如今沈万三秀竞敢僭越,想代天子搞赏三军,仗着富有将手伸向军队,更使朱元璋火冒三丈。但他没将怒意表露出来,只是沉默了一会儿,冷冷地说:“军队朕自会犒赏,这事儿你就不必操心了。”
朱元璋决意治治这沈万三秀的骄横之气。
一天,沈万三秀又来大献殷勤,朱元璋给他一文钱。朱元璋说“这一文钱是朕的本钱,你给我去放债。只以一个月作为期限,初二日起至三十日止,每天取一对合。”所谓“对合”是指利息与本钱相等。也就是说,朱元璋要求每天的利息为百分之百,而且是利上滚利。
沈万三秀虽然满身珠光宝气,但腹内空空,财力有余,智慧不足。他心里一想,这有何难!第二天本利2文,第三天4文,第四天才8文嘛。区区小数,何足挂齿!于是沈万三秀非常高兴地接受了任务。可是,他回到家里再仔细一算,沈万三秀不由得傻眼了;虽然到第十天本利总共也不过512文,可到第二十天就变成了524288文,而到第三十天也就是最后一天,总数竟髙达536870912文。要交出5亿多文钱,沈万三秀只能倾家荡产了。
后来,沈万三秀果然倾家荡产,朱元璋下令将沈家庞大的财产全数抄没后,又下旨将沈万三秀流放到云南边地。
这一切都是他不知富不能显、富不能夸、为富要自持、为富要谦恭,才能长久保持富贵的道理造成的。所以富也要忍,不忍则后果惨重。
六、安 之 忍
贪图安逸,等于自毁长城。—旦人处于安稳快乐的环境中,就会忘记忧患的存在,消磨了自己的意志,不求上进,得过且过,哪里还谈得发奋图强。贪图安逸享乐就像在饮用毒酒,味道虽然甘美,喝下去却是要致人于死地。
忍安逸,皆先要知道珍惜时光,在有限的人生之中做更多事情。曹操戎马一生,《短歌行》中写道:“对着酒应当高歌,人生又能有多长。它就像早晨的露水,只可惜逝去的日子太多。”又有古诗写道:“人生不到一百年,人却常常怀有千年的忧愁。”也是告诉我们人生苦短。只顾贪图享乐,就什么事业也无法造就。
其次,忍安逸,要积极进取,否则就会像《论语》中孔子所说的那样“吃饱穿暖,安逸地住着却没有受到教育,就与禽兽相差无几了”。
七、危 之 忍
事情危急的时候,若能够以权变灵活的方法处理,便会绝处逢生或得到胜利,否则就会置于死地而且事情会失败。正如鲁望说:“如果蝮蛇咬了手,壮士应马上切断手腕。”意思是蛇蝎这些东西在你的手中咬了一口,你应该迅速地砍断手腕,稍迟一些,毒液便会流向肢体危及性命。这便是处理紧急事物的方法。
因此,忍危急首先要沉着、镇定、果敢、自信,不为危难所吓倒,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这样才能使他人不因你的紧张而更加恐慌。
其次我们应该看到危难已经临头,势态紧急,仅仅沉着还不够,忍耐住、控制住自己的吃惊和恐慌仅仅是第一步,真正的忍危急是善于通权达变,随机应变,引导着事态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八、小 节 忍
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用人应避其短处而用其长处。如杲抓住一个人的短处不放,斤斤计较,那么天下就没有人才可取了。
古人对于小节不究看作是一个人能否成大事的关键。他们提倡的是胸怀大局,不纠缠于细枝末节,看重的是人的才干,而非其他的问题。能够宽恕他人的短处和过错,不因为人才有哪一方面的缺陷就放弃使用。所以《列子•杨朱》篇中讲:“要办大事的人不计较小事;成就大功业的人,不追究琐事。”这是知道忽视小事的优势。又有《吴越春 秋》记载,伍子胥对陈惠公说:“用他的长处,避开他的短处,那么天下没有不可能用的人。”
很多明智的统治者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广泛地招贤纳士,集合起天下有智慧的人为自己的统治服务,进而完成自己的雄心壮志。
从小节忍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一味地强调细枝节末、以偏概全,就会抓不住要害问题去做工作,没有重点,头绪杂乱,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做起才是正确的。因此无论是用人还是做事,都应注重主流,不要因为一点小事而妨碍了事业的发展。忍小节,就是不去纠缠小节、小问题,要宽恕待人,用人之长。
九、变 之 忍
志不慑者,得于预备;胆易夺者,惊于猝至。
心中不害怕变故的,得力于早有准备。勇气容易消失的,是由于变故突然降临时感到惊慌。
在千钧一发、危在旦夕之际,应当处变不惊、悠闲自得。在做事情之前,要做最坏的打算,并考虑到各种情况,准备应变方案,若出现意料以外的变故,则当沉稳冷静,思考对策,手忙脚乱只会自害其身。
西晋大司马桓温来朝见皇帝。孝武帝下令谢安和王坦之到新亭去迎接他。当时都城流言纷纷,谣传桓温这一来,就会*王坦之和谢安。因此,王坦之害怕极了。谢安却一如平常,神色安详。桓温到了后,文武百官都跪倒在路旁,向桓温致意。桓温摆开武装,接见这些人。王坦之吓得浑身是汗,衣服都浸温了,上朝的手板也拿颠倒了。谢安则神态从容,坐在自己的位子上,对桓温说:“我听说过一句古训,诸侯的责任,就是把守国家的边疆(不知你为何跑到首都来了),您何必在屏风后面布置下那么多士兵呢?”桓温笑着说,“这也是不得已啊!”于是桓温便命令士兵撤下去了。和谢安谈得很起劲,太阳西落,却不知道。
临变有制,通达变化,这是大智之人才能为之的事情。很多人不知随机应变,不知如何面对眼前的变故,所以要受到变故的打击。
临变不慌,机智对变,才是真正的能忍变乱。
十、笑 之 忍
笑是一门艺术,你不能旁若无人地笑,也不能在别人痛苦时去笑。笑也要适当,不能得意忘形,也不要笑不訂测。 同时,开玩笑不能过分,否则会导致祸害。
唐人卢杞,唐德宗的宰相。长得很丑,脸色如蓝染料。郭子仪每次会见客人,妻子小妾等都在旁边。卢杞曾探视郭子仪,子仪把所有的小妾丫环都撤开了。有人问他这样做的原因,子仪说:“卢杞长得极丑而心肠险恶,女人见了他一定会发笑。有一夭卢杞得势,我的家族就会被*光了。”
笑,应该掌握好分寸、看准场合,避免笑司能带来的误会。而且,不能轻信或误解笑的含义,否则便会酿成大祸。笑,也要注意对象及其他人的感受和承受能力,以免弄巧成拙、事与愿违。
十一、好 之 忍
有些人,不知忍耐,放任自己的喜好,胡作非为酿成大祸。
隋炀帝统治的时候,他的疆土已经不小,人口也不算少了,但他生性喜欢穷兵黩武,人民流离失所。自以为强大的隋炀帝首先在辽东遭到失败,但他不吸取教训,随后内部又发生祸乱,最后走向了灭亡。所以身为一国之君要慎重行事,不要以自己的好恶而误国。而作为一般的人,也不要一时性起,不计后果,任凭自己的好恶行事,那样也会误己误人误国家。
所以古人在谈到好恶对人,对社会的影响时说:“楚王喜欢细腰女子,宫女因此有饿死 的。吴王喜欢招徕剑客,百姓多因习剑而身留创疤。”
十二、苦 之 忍
一个人要想创建一番大事业,必须先在艰难困苦中磨炼自己,然后才能经得起巨浪的冲击,最后才能担当起经邦治国的重任。贪图享受者穷奢极欲,胸怀大志者卧薪尝胆,怕苦变节者遗臭万年。人如果想成就大业,就必须能够忍受痛苦的折磨。
古人张载曾有过这样的议论:“富贵福译,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这是告诉我们,人生中艰难困苦在所难免,应该以艰苦的环境来磨炼自己,不畏惧艰苦,激励自己奋发进取。
十三、贪 之 忍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贪婪的人往往没有好下场。
见到利益,人都想得到,而且得到越多越好,这是人们共同的心理。看到别人赚钱,自己也想发财,这也是正常的现象。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又不能贪心不足。人过于贪,则会被他人利用,贪婪确实是一个大问题。作为国君如果太过贪婪,那么灭亡的日子就不远了;作为一个官员,如果贪无止境,那么他的政治前途也将要丧失;作为一个商人如果贪心不忍,那么他在商战中很快就会败下阵来。
人由于贪欲不止,往往只见利而不见害,结果是利也没有得到,害反而先来临了。
十四、骄 之 忍
骄,是指一个人骄倣专横,傲慢无礼,自尊自大,好自夸,自以为是。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还是经常能看到的,具有骄矜之气的人,大多自以为能力很强,很了不起,做事比别从强,看不起他人。由于骄傲,则往往听不进别人的意见;由于自大,则做事专横,轻视有才能的人,看不到別人的长处。做事专横,轻视有才能的人,看不到別人的长处。
《战国策》记载,魏文侯太子击在路上碰到文侯的师傅田子方,击下车拜见田子方,子方不还礼。击大怒,说:“不知道是富贵者可以对人骄傲,还是贫贱者可以对人骄傲?”子方说:“贫贱者才能对人骄傲,富贵者怎么能这样?国君对人骄傲,就会失去他的政权,大夫对人骄傲,就会失去他的领地,只有贫贱者,他的计策不被采用,行为与当权者不合,他就穿起鞋子走了,到哪里去还不是贫贱,难道他会失去什么吗?”太子见到文侯,把田子方的话学了一遍,文侯听了感叹地说:“没有田子方,我在什么地方能听到贤人的议论呢?”
唐太宗对手下人说:“天下太平,骄傲奢侈就容易产生;骄傲奢侈,死亡马上就到。”
现代人最大的问题,就是骄矜之气盛行。千罪百恶都产生于骄傲自大。骄横自大的人,不肯屈就于人,不能忍让于他人。傲领导的过于骄横,则不可能很好地指挥下属,傲下属的过于骄傲则会不服从领导。傲儿子的过于骄矜,眼里就没有父母,自然不会孝顺。
十五、急 之 忍
急中生智,是一个智力和经验积累的结果。在瞬息万变的关键时刻,能否化干戈为玉帛,能否转败为胜、化险为夷,体现了一个人的魄力和勇气。
事情危急的时候,能够以权变灵活的方法处理,便会绝处逢生或者得到胜利。不然,就会被置于死地或者十分危险。这中间的界限简直就存在于呼吸一口气那样短的时间以内。所以陆鲁望说:“蝮蛇咬了你的手,壮士应该马上砍断魏。”意思是蛇蝎这些东西在你的手上咬了一口,应当迅速地砍断其手腕,稍为迟一点,毒液便会流通肢体。这便是处理紧急事情的办法。
处于情急之中,假若胆颤心惊、束手无策,事态往往会变得更急严重。只有沉着冷静、机智应付,才能化险为夷。
十六、失 之 忍
洪应明在《菜根谭》中写道:“不要为无谓的状态烦恼,因为失意正是得意的基础。也不要为一时的幸福而得意,因为得意正是失意的根源。”有些人对丟失的东西看得很淡,这里包括物质上的,和精神上的。有些事物表面看来是失,其实是得。
很多先哲都明白得失之间的关系。他们看重的是自身的修养,而非—时一事的得与失。
春秋战国时期的子文,担任楚国的令尹。这个人三次做官,任令尹之职,却从不喜形于色,三次被免职,也怒不形于色。这是因为他心里平静,认为得失和他没有关系了。子文心胸宽广明白争一时得失毫无用处。该失的,争也不一定能够得到,越得不到,心理越不平衡,对自己毫无益处,不如不去计较这一点点损失。
十七、祸 福 忍
祸福之间,有时候是很难预料的。
《老子•顺化》章说:“祸害总有幸福包含其中,幸福也有灾祸潜藏在其中。”意思是说,人们如果遭受灾祸而能够吸取教训,就要以让灾祸成为过去而让幸福临头;如果人们在幸福的情况中骄奢淫逸,那么幸福就难以长久,接着就可能出现灾祸。
东方朔作《鸦呜经》来预卜祸福吉凶。而《西京杂记》记载:樊哙问陆贾说,自古以来帝王都说是接受天的指令而当皇帝的,并说,当皇帝之前还出现吉祥的征兆,是这样的吗?陆贾说:有啊。眼睛皮跳,往往会吃上顿好酒好饭,灯结花往往会发一笔财,喜鹊叫远方的人会来到,蜘蛛集在一起什么事都会如意,这些小事都有征兆,大的事情更应该如此。君王若不是上天的安排,到哪里去找呢?这些话都在世上很流行,流传得也很久,对人心可以起告诫的作用。
《列子•说符》篇记载:宋国有一家喜欢行义的人,三代都不松懈。突然,他们家的黑牛生下一个白牛儿。别人去问孔子,孔子说:“这是吉样的征兆。”过了一年,做父亲的眼睛无缘无故地瞎了。时牛又生了一个白牛儿,过一年,做儿子的又瞎了眼睛。后来楚国攻打宋国,年青力壮的人死了一大半,只有这父子俩因为有病而免于战死。等楚国不再攻宋国了,他们的病都好了。
忍祸福,除了告诫人们要正确认识祸福外,还提醒人们身处福地时,不可大意,警惕祸事来临;而而临灾祸时,要沉着应对,善于忍耐,必有一天万事皆顺。
十八、勇 退 忍
历史上*功臣的事,已有不少。但历朝历代却仍有不少人痴迷于高官厚禄,结果导致身家性命毁于一旦。这至少从人生处世上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物极必反。人在顺利的时候,应想到可能出现的悲剧。
《老子•持盈》章说:“成就了功业,建立了名望,应该抽身远退,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就好象太阳到了中天就会斜,月亮满了就会缺,事物达到了鼎盛就会走向衰亡。
《易•乾卦•上九》象说:“龙到达既高又干燥的极点会后悔,饱满充盈不会长久。”又说:“亢这个字,指的是只知道前进,不知道退守;只知道生存,而不知道死亡;只知道取得,而不知道丧失,能够懂得进退存亡;而不欠其正当;难道只有圣人才能够如此吗?”
所以,人生在世,不能贪图权力地位。应该知进退,该占据其位则在其位谋其政,一旦条件有变,应知道退下来保全自己,已经获得的成就,审时度势地归隐。每个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历史任务,所以应该把能退、敢退看成是隐忍官瘾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