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是个多音多义字。音义关系特别复杂。首先是读he的三种用法。呵1,he(一声)。呼(气);哈(气)。呵一口气。一气呵成。也可解为“嘘气”,意思相近。在这个意义上,还有解冻使升温之义。古有“呵冻”一词,意为以口气嘘物,使之融暖。五代后周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有《美人呵笔》一篇》“李白------撰昭告,时十月大寒,笔冻,帝勒宫嫔十人,令各执牙笔呵之。”后人冬日作书,常题曰“呵冻书”。故有“呵笔”一词,义为冬天写字,嘘气使笔解冻。唐·罗隐《甲乙集·雪》:“寒窗呵笔寻诗句,一片飞来纸上销。”
另有“呵壁”一典。相传屈原放逐后,彷徨山泽,见楚先王庙及公卿祠堂,壁间画有天地山川神灵及古圣贤等,因作《天问》,书于其壁,呵而问之,以泄愤懑。此乃“呵壁”也。李贺“分明犹惧公不信,公看呵壁书问天”(《公无出门》)的诗句,即是指此典故。
呵2,读he,(二声)。呵斥。如“呵责”。
呵3,读he,读(二声)。义同“嗬”。叹词,表示惊讶。“呵,这小伙子真棒!”“呵,这里的风景真美。”
其次使读(a)的五种用法。在这个意义上,“呵”同“啊”。作叹词用。呵1,读(a,一声)。表示惊异或赞叹。“呵(啊),今年的庄稼长得也太好了!”呵2,读(a,二声)。表示追问。”呵(啊)?你明天到底去不去呀?”呵3,读(a,三声)。表示惊疑。“呵(啊)?这是怎么回事呀?”呵4,读(a,四声)。一是表示应诺(音较短)。“呵(啊),好吧!”二是表示突然明白过来(音较长)。“呵(啊),原来是你呀!”三是表示惊异或赞叹(音较长)。“呵(啊),伟大的祖国!”呵5,读(a,轻声不标调)。用作助词。一是用在句末表示赞叹的语气。“多好的天气呵(啊、阿)。”二是用在句末表示肯定、辩解、催促、嘱咐等语气。“这话说得是呵(啊、阿)!”“我没去是因为我有事情呵(啊、阿)!”三是用在句末表示疑问的语气。“你吃不吃呵(啊、阿)?”四是用在句中稍作停顿,让人注意下面的话。“
自从一解放呵(啊、阿),我们的日子就越过越好。”五是用于列举事项之后。“书呵(啊、阿),杂志呵(啊、阿),堆了一桌子。”
这里有一点需要特别强调,就是“呵(啊、阿)用于句末或句中,常受到前一字母或韵尾的影响,从而发生不同的音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写成不同的字。如,前字的韵尾为a,e,y,o,v的,“呵(啊、阿)读为ya,也可写作”呀“;前字韵尾为u,ao,ou的,“呵(啊、阿)”可写作“哇”;前字韵尾为-n的,“呵(啊、阿)”可写作“哪”。这是音变的问题,我们在读的过程中应特别注意。
另有ke的读音,乃外国地名,不论。
一个简单的“呵”字,竟然有五种读音和九种用法!
"呵”字连用,用以表示笑声,乃拟声词也。很有必要来说说“呵呵”的种种情境和蕴意。
“呵呵”一词,古已有之。《晋书·石季龙载记下》:“从人临(石)韬丧,不哭,直言呵呵,使举衾看尸,大笑而去。”这个故事有类于《世说新语》所载事。其中的“呵呵”即是最早用于表示笑声的记载。宋人苏轼也有一篇短文,文章不长,兹录于下:
《与文与可三首》其三:“近屡于相识处,见与可近作墨竹,惟劣弟只得一竿,未说《字说》润笔,只到处记作赞,备员火下,亦合剩得几纸。专令此人去请,幸毋久秘。不尔,不惟到处乱画,题云与可笔,亦当执所惠绝句过状索二百五十疋也。呵呵。”
苏轼与文与可即是从表兄,又是诗书画方面的契友。短短数语,把坡老与文与可之间的默契、知心与嬉笑言谈刻画的如在目前。文末的“呵呵”更是点睛之笔,把坡老对与可的戏谑,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那种手足之谊淋漓尽之,可谓神来之笔。
如今网络方炽,由此产生的新词也层出不穷。“呵呵”便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从语法上看,“呵呵”是个拟声词,起到模拟声音的作用。如同“嘿嘿”、“嘻嘻”一样,也用于模拟笑声。网络聊天的方式奠定了拟声词在其中的地位。因为以文字为媒介的网络聊天不同于以声音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即时对话,所以聊天双方的表情、心态等都需要通过词汇进行传达。而拟声词即可胜任此工作。因而拟声词中模拟笑声的词自然也就承此重任。
生活中的笑有很多种,故模拟笑声的拟声词也有着不同的特点与作用。比如,“哈哈”更倾向于表达以一种爽朗的开怀大笑,“嘿嘿”则更偏向于一种狡黠而略带阴骘的笑,“嘻嘻”则是一种顽皮淘气的笑,等等。而“呵呵”所表现的情感则比较复杂。有人曾总结为:“呵呵”所表示的笑,比“嘻嘻”更成熟,有比“哈哈”更为矜持;热情而不轻佻,含蓄而不阴骘,温暖而不滑稽,礼貌而不生硬。由此可见,这些丰富的语义,使得“呵呵”能够在多种语境中频繁使用,运用裕如。高兴时“呵呵”,无奈时“呵呵”,嘲讽时“呵呵”,不屑时也“呵呵”-------“呵呵”便成了人们在网络聊天时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词语,甚至成了一种句首的发语词和句中的连接语。
久而久之,“呵呵”有时候竟成为一个表示敷衍和想要急于结束聊天的令人讨厌的话语标志 ,常常是用于敷衍而伤人无数。与前几年流行的“无语”比,“呵呵”显得更委婉含蓄,应该是其升级版。从语言学上看,这是由于语言交际的“超限效应”所引起的结果。
总之,“呵呵”一词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已远非一个单纯的拟声词。在不同的语境下,它似乎可以表达所有的心境和情绪。这是时代对它的赋予和馈赠!
“呵”字如果三叠,即为“呵呵呵”,一般也用于表达笑声,也是一个拟声词,其表意的功能范围,远不及“呵呵”。其正面的表意功能远大于负面的功能。呵呵呵。
一个简单的“呵”,却有千变万化是表意功能,这,也许只有汉语才会有如此的丰富意蕴吧!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