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朝鲜半岛分为朝鲜和韩国两个国家,系同一民族。事实上自古以来到明朝为止,朝鲜半岛南北发展就是不同步的。半岛北部历经箕子朝鲜、卫满朝鲜、汉四郡、魏晋二郡的政权更迭以及高句丽统治,后来几乎被中原王朝所统治直到明朝初年朝鲜政权向北扩张;而半岛南部,直到魏晋之际才有正式的政权出现。因为百济、新罗、伽倻诸国皆处“韩”地,所以从唐朝之际,“统一新罗时代”开始,长达上千年的时间自称“三韩”。*在亲笔所写的《祭黄帝陵》中,提及“琉台不守,三韩为墟”,三韩就是指朝鲜半岛。
三韩位置图
“三韩”一般而言,是马韩、辰韩、弁韩的合称。但是其政权的出现,绝对不是纯而又纯的“韩”人所建立。6-7世纪的百济国,居民有新罗、高丽、倭以及汉人,新罗则有汉、高丽和百济人。某种意义上说,“三韩”不是基于血统,而是基于一种民族的“想象”。
一、最早关于三韩的记载
据中国史书《三国志》记载,238年司马懿平定辽东公孙渊后,魏国派遣刘昕、鲜于嗣派军队海陆两路,控制乐浪、带方两郡,朝鲜半岛北部处于曹魏的直接统治之下。而两郡之南为“韩”,曹魏赐诸韩首领“邑君”“邑长”印绶。
《三国志》称:“韩在带方之南,东西以海为限,南与倭接,方可四千里。有三种,一曰马韩,二曰辰韩,三曰弁韩。”所以韩既是地名,也是族群名。不过三种韩源头不同:马韩是土著;辰韩自称来自中原,因为躲避秦朝的劳役来到韩地;弁韩则是长得人高马大。

三韩地位也不相等。弁辰与辰韩杂居共计24国,其中一半属于辰韩,不过这不是稳定不变的。《三国志》称辰韩是古辰国的后继者。汉武帝灭卫氏朝鲜之后,设立真番郡,辰国在真番郡的南部。
二、辰韩和秦的关系
辰韩的另一名号“秦韩”,自称是400多年前关中秦人后裔。他们为了躲避秦的劳役来到韩地,马韩把割东边的土地给他们,马韩辰韩语言不通。辰韩习俗也像秦人。当然从历史资料线索推断,这些秦人,应是在秦朝统一之后,戍守在朝鲜半岛北部的士兵或居民。后来卫满在朝鲜半岛北部建立政权,有些秦人无法西归,也被迫南迁。
卫满朝鲜被汉朝灭亡之际,历谿卿所率二千余户南迁半岛南部,其力量不容小觑;还有王莽时期,有1500名伐木的汉人,被韩人抓获,都成为奴隶;东汉末年,中原动乱,朝鲜半岛北部不少居民也流入韩地。迄今庆尚北道和庆尚南道出土的瓮棺墓及其随葬的铜镜、铜剑,被看作是汉人遗民的墓葬。庆州入室里遗迹、九政里遗迹、永川郡琴湖面渔隐洞遗迹,出土了大量汉式青铜器具式青铜器具,印证了汉人源源不断流入辰韩的记载。
古代把逃入胡地后胡化的汉人,叫作秦胡,所以秦韩的含义也是类似,即逃入韩地的秦人。南朝刘宋时期,册封倭王济、兴、武之都督号,均包含“秦韩”之名。可见这是得到中原王朝官方认可的。
但是辰韩不都是秦人后裔。其习俗与中原也有差异,生理特征上“近倭”,头发从小就用石头压成褊形,同时还文身,这些,都不是秦人自有的特征。
三、朝鲜半岛的燕齐赵之人
朝鲜半岛除了秦人之外,当然还有离秦更近的燕人和齐人。从秦到汉武帝统一朝鲜半岛北部为止,历史上记载至少有四批:
1、秦末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天下大乱,燕、齐、赵的民众成为难民,逃亡朝鲜半岛;
2、燕国将领卫满投奔箕子朝鲜,“聚党千余人”。后来夺取箕子朝鲜取而代之。
3、汉武帝灭卫氏朝鲜的时候,派左将军荀彘率领燕、代的士兵,楼船将军杨仆率领齐的士兵进入朝鲜。
4、汉武帝设立汉四郡之后,派遣辽东的官吏去管理当地事务。
汉武帝
可见当时朝鲜半岛北部乐浪郡的主体人群来自燕、齐等地。他们是朝鲜半岛北部政权更迭的主角群体,无论是卫氏朝鲜的建立者,还是灭亡卫氏朝鲜的汉朝将士,都是燕齐之人。一批又一批尚武的燕齐之人到来,还改变了当地的风俗。《魏略》《后汉书·东夷传》均还记载了两汉之际乐浪郡与辰韩之间的一次冲突。
那时候朝鲜半岛南北交通不便,很多时候是通过海路连通。《三国志·倭人传》记载了这一路线:“从郡至倭,循海岸水行,历韩国,乍南乍东,到其北岸狗邪韩国,七千余里”。
四、辰韩的技术水平
汉朝的时候,秦仍然是华夏民族的名称,即秦人指代汉王朝统治之下的各类人。颜师古注云:“谓中国人为秦人。”《史记》《汉书》中,秦人、汉人的称呼都有,但是含义有所不同,此时的“汉”并非族群名称,而是政治实体的称谓;“秦人”所指为汉朝臣民。
流入四夷的汉朝人由于其技术水平比较高,所以被委以工程重任,所以冠以“秦”字代表高科技移民。例如,大宛从“秦人”处知道了凿井的技术,从而使贰师将军率领的汉军围攻大宛城的计划*;匈奴的卫律为单于谋划,以“秦人”穿井筑城、治楼藏谷。
而秦韩(辰韩)技术水平也是相对较高。史*载:(辰韩)国出铁,韩、濊、倭皆从取之。诸市买皆用铁,如中国用钱,又以供给二郡。在公元前1世纪的半岛南部,铁是最重要的战略物资,也是当日的高科技产品。冶铁技术不仅改变了辰韩当地的经济面貌、促成其社会分化,同时它塑造了朝鲜半岛、日本列岛新的交际网络。因为铁的生产与流通,半岛东南部的辰韩成为这一网络的中心。
五、韩的灭亡
东汉末年,三韩也发生了较大的变故。“桓、灵之末,韩濊强盛,郡县不能制,民多流入韩国。”韩、倭的旧秩序逐步崩溃。半岛南部冶铁技术发展,铁器流入倭,使倭逐渐由时期时代进入铁器时代,导致倭的强国并吞仍然使用石器的弱国。同时也使辰韩技术优势丧失,成为马韩的附庸。

毌丘俭
曹魏时期,想把辰韩八国并入乐浪,导致出现了“韩忿”。
238年曹魏收复乐浪、带方二郡。但是242年,高句丽叛乱,244年毌丘俭平叛,乐浪、带方二郡则作为征高句丽的偏师。其军事行动对南部韩人产生军事压力。而曹魏对于韩人的册封,也被当地首领挑拨。于是韩人不满,最终引起战争,曹魏两郡于是灭了韩,二郡直接控制了绝大多数韩地邑落。
西晋末年,乐浪、带方二郡的崩溃再次引发半岛南部的权力*。4世纪中期,流亡至半岛的扶余贵族在汉江流域重构了百济政权。此后百济一方面争夺带方郡故地,吸纳汉人遗民,一面不断鲸吞蚕食马韩领土、灭亡马韩诸国,大约在南齐时完成了对马韩地域的整体吞并。

三韩的灭亡
辰韩十二国之一的斯卢国以西川流域庆州冲积平原为基础,经由对辰韩小国的征服,在4世纪中后期发展出政权形态。斯卢国至迟在齐梁之际完成对辰韩地域的整合,并将国名改为新罗。
至此,三韩被历史彻底“消灭”,取而代之的是百济和新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