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响应国家“支边”号令,四百余名岛城青年,背井离乡,奔赴东北。随“东铁”(现中铁三局)修筑林区铁路(牙林线),后转战让通线、大郑线、宝成线、丰沙线、太焦线、石太石德线、济青复线……他们攀岩涉水,凿洞架桥,那段特殊的人生经历至今令人忘怀。4月8日,间隔60年,三十余名昔日的老同事相聚在青岛,从青葱少年到两鬓斑白,每个人都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4月8日,“支边”青年60年聚会
赵建堂(右)与刘贤琪(左)亲切握手
久别重逢
老同事相聚一堂忆当年
“老领导,我是赵建堂,还记得不?当年我们一起去内蒙古的。”今年87岁的赵建堂看见刘贤琪来了,迫不及待地跟他打招呼,虽然多年未见,但赵建堂一眼就认出了老领导刘贤琪。
据刘贤琪介绍,当年去支边一共有两名大学生,赵建堂就是其中一名。“1963年,我在青岛上大学(现中国海洋大学)读大学,后报名跟大家伙一起去东北支边,我的工作内容是主要是研究修铁路材料,1980年辗转到潍坊就定居了。”赵建堂回忆道。据了解,87岁的赵建堂是当天聚会中年龄最大的一位,跟老伴特意从潍坊赶来的。
“各位,辛洪斌来了!”姚玉顺给大家介绍着。姚玉顺是这次聚会的组织者,据他介绍,那个年代物质条件不是很好,他们远赴东北修筑铁路非常艰苦,施工主要靠人力,恶劣的自然条件和高度的体力劳动无一不在考验着这群海边长大的青年人,所以他们感情特别深。
候光仁(右)正在为同事们拍摄记录
奉献铁路
老夫妇三个女儿生在三地
“1993年是我们第一次相聚,后边基本每年都会组织,但每年面孔都不太一样,今天是60周年聚会,有老伴陪着来的,有外甥陪着来的,还有女儿陪着来的,我们这群人不容易啊。”姚玉顺告诉记者。而辛洪斌就是女儿辛敏陪他来的。
“老父亲这几年身体不太好,住在养老院,再加上母亲去世,好几次聚会都没来了。”辛敏说道。据介绍,她的母亲也是赴东北铁路建设的一名,后与父亲结为夫妻,生育了她们姐妹三人。
“就跟自己孩子一样,她是在陕西出生,她姐姐在四川出生,她妹妹在安徽出生,都是看着她们长大的。”一个桌的时延桓指着辛敏告诉记者。“去年身体不太好没能参加聚会,今天来了之后见到这么多年轻时一起摸爬滚打的老同事很亲切,没有一点陌生感,见面之后难免有些控制不住。”时延桓眼里泛着泪花地说道。
60年前,他们远赴东北支援边疆铁路建设,多年在外东奔西走,魂牵梦绕的是回家,回到大海边。而如今,他们相聚在大海边,又怀念起那高山密林里的点点滴滴…… 记者 臧硕
编辑:臧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