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圣贤,与清朝的“完人曾国藩”相比,判若云泥。
自西汉儒家学说奠定正统地位后,一直到魏晋时期,风光了几百年,在经历了五胡乱华后的猥琐发育后,自隋唐开始再次迎来了巅峰,到了文学盛世宋朝,人人都以读儒书参加科学考试而为平生最幸福的事情,就连北宋皇帝都感叹: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儒学思想奠定了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理学正是诞生在这样的时代,以朱熹、周敦颐这些儒家知识分子,开始提出“存天理去人欲”的核心思想。
当理学迈进明朝的时候,在明朝各位皇帝的努力下,理学成了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朱元璋建国之后不久,在刘伯温的建议下,全盘接受了元朝的科举制度,将理学之外的所有学说都列为异端,甚至连孟子的“吊民罚罪”思想都被阉割了。
理学一方面作为科举考试的必考内容,在全国普及,读书人想改变自己的一生,就必须全盘接受,另一方面理学也成为皇帝治国的唯一思想。
1742年,这一年对大明皇帝朱见深来讲,绝对不是一个好年份,因为这一年运河干枯,四川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大明军队接二连三的惨败。苏州发生洪灾,数万居民被冲入大海之中,成了鱼虾的美食。
但这一年对于浙江余姚的王家来讲,却是一个非常好的年头,浙江王氏是东晋琅琊王氏旁支的后裔,这个家族的人生下来就沾染了书香之气,而这一年,少主人王华的妻子郑氏已经怀胎足月了,孩子迟迟不见落地。
9月30日这天,一声婴儿的啼哭打破了宁静,王华那颗悬着的心终于落下来了,这个孩子就王阳明。在王阳明出生的那一天,他的祖母梦见仙人从天而降,在鲜花音乐歌舞当中,将一个婴儿交到了他的手上。孩子降生那一刻起,王家就知道这个孩子将来必定与众不同。
伟人出生多伴有异象,但大多是后人为了增加其神秘而杜撰的。
王阳明小时候非常聪明,在4岁之前,爷爷王天叙诵读的书籍,他已经烂熟于胸,出口能诵。
1482年,王阳明的父亲是高中状元,被安排在北京任职,王阳明和爷爷随同前往北京,一行人路过镇江游览金山寺,提议以金山寺为名作诗。
当大家都在苦思冥想的时候,王阳明一挥而就。爷爷王天叙得意的将孙子的作品拿给在场的人看,看过的人无不啧啧称奇,但也有人打翻了醋坛子,酸溜溜的说,这样的诗,怎么会是一个孩子写出来的,肯定是有人帮他代笔。
王阳明不服气,让人给他出一命题,当即作诗。
有人指着金山寺的山房说,以这个为题写一首诗如何。
有人正拿笔墨纸砚给王阳明,王阳明摆摆手说:“不必。当即吟颂: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如月。
若有人眼大如天,还见山高月更圆。
对诗歌稍有欣赏能力的人,便会发现这首诗虽然语言清新平凡,但却有一种非凡的艺术感。
众人惊叹,王阳明真是天才,日后必能有大成,而王阳明却说道:”写文章,不过小事,不足挂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