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国明最后一首诗,清中期最好的一首诗

首页 > 国学 > 作者:YD1662023-04-20 01:08:33

唐国明最后一首诗,清中期最好的一首诗(5)

————————————————————————————————

半途哲人、鹅毛诗人、再现曹雪芹文笔学者、诗意流作家唐国明作品

————————————————————————————————

从沙漠中长出的树

———————————————————————————————

(1)、写于2015年4月15日:一封写给关于鹅毛诗背后大学女孩的公开信

我万没想到的是,从你16岁开始对我诗歌的喜爱中,与古典音乐一起像一个诗歌女神一样把我引领到了2009年4月10日、11日、12日、13日、15日这些日子。在这5天日子里,我一共写了多少首我已无从统计,但是现在还存100多首。这100多首诗对于当时在追求文学梦路上惘然的我,有了踏实感,有了作家的感觉。我不知道你是否还能静得下心来看诗?我渴望有一天我能对未来真正的妻子喊道——度云穿雾,从天空到大地/这一辈子只睡你//哪怕天下有再多的仙女/哪怕我的财富堆满天空/我这一辈子只睡你/只睡你这块让我打滚的麦地//在我爱情的凯旋柱上只刻着/这一辈子只睡你/在我死去的墓碑上,也只刻着/这一辈子只睡你

(2)、写于2015年4月21日:写给父亲的一封信

敬爱的父亲。我已经是作家,同时也是被众人所知的鹅毛诗人。您应该为有一个这样的儿子而骄傲。我已在文学上独自写出了属于自己风格的鹅毛诗,同时已快删修完成自己一直写着的小说《零乡》。而再现《红楼梦》80回后曹雪芹文笔这个让我红极一时获得声誉与争论的作品,我不说您也知道它的伟大价值所在。许多人说,我完成了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家想做也做不到的事情。相信您儿子的文学成就会一直伴随着人类而存在,更会成为人类精神财富最伟大最耀眼的金字塔顶端的那一部分。相信您的儿子一定会娶到一位知书达理的妻子,会给这个家添丁加口;相信您的儿子不仅是一座高峰,而且是一条飞腾而下惠泽万世的长河。同时您的儿子也是一个懂“思危奋发图强”心怀“修德安和天下”梦想的世界汉子。

(3)写于2015年6月12日:面对世俗

我在一首叫《随意词》的诗中写道:“书尽乾坤配天下,安和四方兴华夏。一纸说尽世间理,百年血泪堆云霞。”我为了这个几乎大部分人不太赞同的虚无梦想,如痴如狂不甘落寞与清贫,不顾旁人的反对与嘲笑执着地在岳麓山下一间不足8平方米的房子里一直追求着。有人说我是疯子,有人说我是狂人,有人说我是神仙。有人说我是曹雪芹式的天才,有人骂我是傻子,有人说我是牛人,有人说我是笑话,有人说我是神话,有人说我不顾家人父母,总之说我什么的都有。我只能对所有人说:“我土在清风明月里,你干净在灰尘中。”

(4)、写于2015年8月16日:为了在沙漠中贡献一点文化绿色

了解一个年代人的生活精神状态,我们通常是可以从那个年代的人留下的文学艺术作品去判断。对于一个习惯将文史哲溶于一种文学表达的民族,似乎到了明清,这个民族才终于肯坐下来思考问题。于是《三国演义》《水许传》《西游记》《金瓶梅》在明朝产生了。可惜这个开始能坐下来思考问题的民族,虽然郑和的船队领着一些人出海到世界游了几圈,不知什么原因,当时却没有对这个行为作出思考。接着因另一个长城外的民族入主中原,将一种明朝坐下来萌芽起来的海外思绪掐断了。到了清朝,《红楼梦》在这个朝代诞生了。到现在我们还不明白写这书的曹雪芹是谁,书的全真面目究竟是什么样子,穷尽了世代对它有兴趣的人。最终残残缺缺地发现,复原式的校订、拼补,终于有了今天的样子。

这部被世人称为百科全书式的书,也被称为难以接近也容易接近的书,读透它的人喜欢它的人是需要很高人文修养的,它不需要读者定位它,而是它在定位读者。它以文学的方式,通过一个家族的老老少少男男女女的如梦生活演绎了人生本真遭遇,及其一个家族在社会历史时间中沉浮盛衰的命运。它如一道圣符似的在时刻警醒着我们。并告诉我们一个及其朴素,让我们时刻遭遇的命题。它好似封建时期一个又一个朝代命运的缩影,它在召唤我们去思考该怎样逃避这种或扭转这种难以绕过的劫难。虽然它以“轮回”的形式在展示着事实与梦幻。

虽然这是一部被认为产于清朝盛世的奇书,但它却在当时遭遇了被粉碎篡改的命运。最后那样粗暴对待它的朝代灭亡了,一种延续了几千年处于兴亡轮回的体制慢慢退居到历史的深处。而到了看似什么都来临了的今天,但都还是刚走出家门刚在路上似的。袋子里装着的也不过是几本老祖宗留下的给我们认为实用的书,有时也只是放在袋子里而已。因为忙碌着借用各种交通工具赶路,没有时间停下来细看。即使停下来也是倒头大睡,养足精神明天又得继续赶路。在赶路的途中,在劳累的奔波里,即使低下头来,想追问我还是不是自己,我怎么能做自己。而这些问题的答案或许就藏在某本能给你启示的经典书籍里,只惜你难以静心观读。即使好像一切近在眼前,其实一切远在天边。

残酷的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文艺精品是那么少。少得只要用五个手指头一分钟都不要就能数过来。才真正明白我们作为人,无时不处在社会文化沙漠之中,那些真正能贴近我们生命、实在是用血在创造文化的文人,不过是有顽强生命力能在社会历史沙漠中站着活下去的几棵胡杨而已。作为有文化追求的我,常梦想我:我是沙漠里的一棵树,风里长着火里长着,生也站着死也站着;生了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腐。我就是这样一棵树,生长在沙漠。我就是沙漠里的一点绿。我就这样在沙漠里,站到日落,站到天荒地老,站成千古不朽。倒下了,也是一本躺在大地的书,让每个在时间风尘走过的人不断地读着。

我不知道为什么,越读《红楼梦》越面对它的残缺时,使我感觉到它是几千年封建沙漠里长出的一株胡杨。它真做到了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腐的气势。

从古至今,文化创造者就是沙漠中的树,它们一棵一棵的成长,才最终在风尘中成了林,成了社会沙漠中的一片风景,一点绿色。最后成为沙漠中人向往的地方,也成为一些人想去破坏的使其更沙漠化的地方。但他们仍在为那点文化的绿色,在艰难的一棵又一棵生长。一个实在的文化创造者与开创者,必须得如沙漠中的树一样,有能在沙漠中成长的能力,最后才能为社会这个文化沙漠贡献出自己一点绿色,才能拥有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烂的传奇。

(5)写于2015年9月10日:无价的月饼

中秋之际,送你一个值亿万金的月饼/曹雪芹为了做好它血泪一生/程伟元高鹗整编它,背尽好名骂名/鹅毛诗人、诗意流作家唐国明费尽了多个春秋,终于让它呈现本真//这个无价的月饼/若人出亿万金买它版权50年/能挣万亿金//传说曹雪芹已经诞生300年/在曹雪芹诞生300年的这个中秋节/仍以10元1天生活费维持写作的当代曹雪芹唐国明/在网上送大家一个值亿万金,再现出的《红楼梦》第81至100回曹雪芹文笔/香气四溢万年的月饼//来吃吧,吃下后/你会一身书香,一万年倾国倾城

(6)、写于2015年9月12日:这样的书还读什么

自己的故事,本来需要别人来讲的,可是我的故事我自己不来讲,估计无人来讲。也许你急着想知道我是谁,想知道我为什么要讲述自己的故事。你也许怀疑我的故事值不值得讲,因为有很多故事根本不值得讲。何况你需要听的是一个你值得听的故事。

我不知道我该从哪儿开始讲自己的故事。记得母亲告诉我,我出生那一天是一个初春的早晨,天亮得还看不见山影。母亲想不到生我四十年后,她会因为我,而有从天遥地远去的记者采访她。去采访她的时候,她还弄不清因为什么事。在之前她一直以为她读完大学的儿子,在省都一个叫文联的单位上班。她从记者口中得知,我读完大学后,一直躲在一个叫岳麓山的山脚下坚持写作,过着吃食每天花三元钱的生活。记者到这鸟都不来的山里采访她,是因为我的作品在国内外一些报刊上发表了,并且这是我坚持了十几年不问世事做出的成果。她与父亲得知其原因后既失落又高兴。当记者告诉他们我已算是一个文化名人时,他们悬着的心里悬浮了上去又慢慢着了地,方有了踏实感。

就这样我在媒体的包围中,断断续续了一段时期。其后,媒体也不断来找我去做节目,或进行采访。就这样断断续续的,我的书虽然发表了,在这一年多时间,网上媒体报刊对我的事说什么的都有。大多是称赞我能为做一件事,为了一个梦想不顾一切,在讲究市场经济功利的社会确实难得。很多人以为我通过媒体已出名,生活条件应该大为改善,不应该仍为几元一天的生活费发愁。说实在的,再现曹雪芹文笔这个作品没给我带来什么可观的经济收入。

为了实现写出能与曹雪芹《红楼梦》文笔匹敌的文章,成为一个作家。我把这个想法告诉我一个同学,他把我这一想法告诉另一个他玩得好的朋友的哥哥,这个朋友的哥哥听说了我的梦,怀着好奇心到我家里来,把我家里打量了一下,见我睡的床上的被面都是补了又补的,在背后告诉我同学说,说我想成为作家,那是做梦。我听到这话,在伤心的同时,也觉得现实。每次一到开学,父母为学费钱愁眉苦脸唉声叹气的样子,让当时的我比死还难受。若不上学,作为穷山沟里的人就只能一辈子呆在穷山沟了。

我上学时,雪天雨天都得去,雨天在上学路上淋湿了,一鞋是水,也得等放了学才回家换衣服。雪天手里提着一个薄铁片做的、曾装过罐头的小铁桶,里面装了盖了灰的火子与烧红的木炭,去学校取暖。学校的教室都是风吹风浪的,一个个脸冻得通红发青,鼻涕长流,浑身发抖地上课。我就这样在山沟里雨浇雪盖地完成了初小教育。到高小就到离家二十里山路的镇完小去就读。每次回家带一壶炒好的防坏的酸菜,肩扛八斤米走二十里山路去山外念书。每到周三或周末回家,周四或周一早晨赶往学校时,不但苦了父母,也苦了自己。父母几乎凌晨四点就起床给我做好饭,吃后天刚擦亮能看路了,就上路去镇里赶课。有时出门时天气好端端的,一出门不远,天下起了大雨,又不能返回,为了赶课,只有在山路上泥一脚水一脚,头上流水,身上流水,米袋子流水地走到学校,也无衣服鞋子换洗,只能让其在身上自然干掉。

我们这群来上学的孩子,都是11、12岁。有时还遭遇山外孩子欺辱、恐吓、索要饭票。那时学校的食堂只煮饭不供应菜,他们可拿我们的饭票去学校小卖部换糖吃。周六放学回家,邻村的同学也互相欺辱,拳脚相向。我每次把别人打退,保护了自身的安全与可怜的饭票、从家里带来的父母心痛我放有点肉的菜。他们被我打怕了,也就不敢来了。而跟我们从山里同去上学的十来个同学,最后一个又一个受不起那个苦,最后只剩下耐得了苦受得了寒的三四个坚持读了下来。在学校睡的地方,无床,全是躺在二楼一间做宿舍的教室里,铺全摊在楼板上,学生们在雨天用脚把黄泥带进了宿舍,使得宿舍一走动黄尘飞天,每一个人的被子基本上是黄黑色。一生虱子全生虱子,一得疥疮全生疥疮。青春就这样在雨水、泥浆、雪天冻疮、虱子堆里成长。一回忆高小与初中这五年就是虱子与痒得要命的冻疮疥疮。

一感冒,拉肚子也无人过问,一发烧就使用父母小时对付我的办法,掀开被子冻,然后再盖上。有时头烧得晕乎乎,到周末回家,脚走不动,只有走几步歇一下回到家中。有心疼我们的大人见了,劝我们这样的书还读什么,读也读不出门堂。但我一想到作为山里人,只有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我又咬牙坚持读了下去。

最后坚持到高中,终于有床睡了,终于食堂有菜吃了,可父亲的身体又病了。记得我上高二最后一期那年,要想念完这一期,只有饿肚子,每天只吃一餐。在高中的生活,那菜几乎没有油腥,只是心中想着,能读书已是万幸,其他的算不了什么了。

——————————————————————

作者简介:

——————————————————————————————————————

……………………………………………………………………………………………………

唐国明的书法:鹅毛帖

……………………………………………………

唐国明最后一首诗,清中期最好的一首诗(6)

唐国明遵循自己的“ 识你之理与力,看他之理与力,合诸家之理与力,知行之,得我之理与力”原则,又因“哥德巴赫猜想1 1”与世界数学难题“3x 1”猜想的启发,得出的“半途哲论”名言:

1、1是2的半途,万物永远处在半途之中,万有总在途中。

2、半途就是一种飘着永远抵达不了尽头的无归的零乡状态。

3、我们既不在过去,也不在现在,更不在将来,我们只是在途中、在此刻。

4、远方没有远方,你到达的远方,不过又是一个远方的半途之上。

5、写天地之得失、强天下之心力。我被一切改写,我在改写一切。

6、力定乾坤,理安天下。万有在增减变化,而不在生灭。宇宙始于似递增递减的奇偶造化中,太阳永不会熄灭。

7、人类的文化父亲与母亲就是文学与数学。

8、在途上的我们,除了只拥有此刻,我们一无所有。

9、人只有把自己放置在半途上,才有成就自己的多种可能。

………………………………………………………………………………………………………………………………………………………………

唐国明说过:续写《红楼梦》一万年也没有意义

………………………………………………………………………………

唐国明从《红楼梦》程高本后40回中将发现的曹雪芹文笔,如同寻找一个被人分尸后的尸骨,将找到的点点滴滴曹文骨肉组织起来,然后以考古复原的方式再现出了《红楼梦》八十回后的曹雪芹文笔二十回,

自然地契合了脂批中多次提到的百回《红楼梦》,名为《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

在仍以考古复原方式再现《红楼梦》第67回曹文的基础上,与对前79回的再次校对上……

另,前八十回其他回,是以俞平伯先生校对的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的《红楼梦》前八十回、

河南郑州2004年9月海燕出版社第1版周汝昌先生用所有脂批本汇校的八十回《红楼梦》

与2003年4月作家出版社第1版郑庆山先生校订的《脂本汇校石头记》八十回为主校本,

以考古复原的方式相互汇校而成,再与200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第3版《红楼梦》互校一次成文后,再参照程乙本、程甲本纠正语句错误之处。

加上我在程高本后四十回基础上去伪存真考古复原的八十回后的二十回《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

而合成了这个前后语言风格统一、脉络贯通,回归于曹雪芹原意原笔的百回版本——

《再现曹雪芹百回红楼梦》(原名《唐国明考古复原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

————————————————————————————————

唐国明最后一首诗,清中期最好的一首诗(7)

————————————————————————————————————————————————————————————————

唐国明是谁——

一个雷打不动、火烧不倒、风雨不垮、踩倒高山就上路的明月清风中人;

一个流血不失长风情怀,火烧无损鹅毛风范、究天地之得失,强天下之心力、有鹅毛风范骨、清风明月肉、闲云流水血、长风情怀心的文人;

一个胸怀惠泽天下、造福万代;与时俱进思危奋发、实事求是安和天下精神情怀的人类知识分子;

一个提出半途哲论的命运跋涉者、文学执着者、思想开拓者、灵魂共鸣者的半途主义哲人、诗意流公子;

一个识你之理与力,看他之理与力,合诸家之理与力,知行之,得我之理与力的红楼梦中人、再现曹雪芹文笔学者;

一个喊出力定乾坤、理安天下, 我是流传千古的无用之王的鹅毛诗人;

一个主张去除框架束缚,把古诗写得天然上口、自然成声、水到成流、清水出尘的自由古体诗人。

………………………………………………………………………………

体现在唐国明身上的半途主义人文精神,如唐国明诗作名篇《读书人》中所说的——

雷劈不倒,火烧不移,风雨不垮,似朗月清风/ 日食随时,起住随所,执笔随心,如闲云流水

对汹涌潮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流血不失长风情怀/ 居安宁山脚,贫则无忧富则无过,火烧无损鹅毛风范

与时俱进认知世界真理,思危奋发图强/ 实事求是改造现实命运,修德安和天下

读万卷书,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富天下之力/ 行万里路,穷天地之理,成一家之言,安天下之心

————————————————————————————

唐国明最后一首诗,清中期最好的一首诗(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