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天的冬天,寒风凛冽。
半卧在病床之上,萧红环顾四周,无亲无友,未免有些心生悲凉。
在给友人寄去的信中,萧红曾这样写道:“当我死后,或许我的作品无人去看,但肯定的是,我的绯闻将永远流传。”
未曾想,这句话竟然一语成谶。
回顾萧红这一生,她一生都在追寻爱的路上,却从未被爱过。
两次*,三次被男人无情抛弃,可萧红依然孜孜不倦的,如同飞蛾扑火般想从爱情的烈火里寻找一丝温暖。
可萧红却没有去想火焰,虽然温暖,但却胆战又致命,当火焰熄灭的那一天,终究只会留下给她留下一堆“残骸”。
而她的故事,也变为了一段传奇,成了后世人们茶余饭后拿来叙说的谈资。
萧红
在萧红的“绝笔书”《呼兰河传》里,有这样的一段话:
“他们被父母生下来,没有什么希望,只希望吃饱了,穿暖了。但也吃不饱,也穿不暖。逆来的,顺受了。顺来的事情,却一辈子也没有。”
在原文里,萧红的这段话是在写那些卖艺为生的瞎子乐手,但后来很多熟悉萧红的人在读完此文后,却都忍不住长叹一声,因为在他们看来,萧红这实际上就是在写自己。
1911年6月1日,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余晖下,萧红出生在了一个没有“书香”的书香门第中,本名张廼莹。
对于萧红的到来,她的家人们并没有太多的欣喜感。
因为在他们的期望中,萧红应该是一个男孩。
也正因为如此,在童年时期,萧红基本上没有从家庭中得到过任何关爱。
尤其是在8岁母亲去世之后,那仅有的一丁点温情,也彻底消失无踪了。
童年萧红
萧红的父亲是一个在特殊时代背景下,非常典型的“两面派”人物。
在外的时候,萧红的父亲是一名进步的“维新”人士,宣传新思想,还创办过新式学校。
可在内里,尤其是对待萧红姐弟们的教育问题时,父亲却显得非常的封建迂腐,经常会用一些传统礼教的思想去约束他们,特别是身为女孩子的萧红。
在萧红的母亲去世半年后,他的父亲耐不住寂寞,选择了续弦。
继母对待萧红,说不上好,但也说不上坏,只是待她非常的冷漠。
而这使得萧红更加觉得自己在家里像一个外人,是不被需要的那一个,她本就有些内向的性格,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下,也变得更加的孤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