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广网
时光倒回到60年前。1961年底,电影演员于蓝因病住院时,在报纸上偶然看到了长篇小说《红岩》的连载,她被书中的故事情节深深感动,心里默想,一定要把这部小说搬上银幕。出院后,她和导演欧阳红英、水华花了一年多时间,多次到北戴河、重庆等地收集资料,写下30多万字的笔记。
在剧作家夏衍的帮助下,《红岩》的电影文学剧本很快出炉。*总理从叶挺将军的一首诗中取“烈火中永生”为最终的片名。1965年夏天,电影在全国公映。
重庆解放前夕,江姐、许云峰等共产党人在狱中保守党的秘密,与敌人顽强斗争的故事深入人心。革命党人如何挺过了至暗时刻?江姐原名江竹筠,牺牲时留下了唯一的儿子。她的后人,如何理解江姐对革命的至死不渝,对亲人的难以割舍?
点击音频,听江姐后人眼中奶奶的故事↓
真实版《潜伏》,从“假扮夫妻”升华的革命情谊
电影《烈火中永生》里,江姐被叛徒出卖,在狱中受尽各种酷刑。这是重庆解放前最黑暗的一段时期。除了对身体的极度摧残之外,最难过的坎还是丈夫彭咏梧被敌人*害,以及和才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分离。
电影《烈火中永生》海报
电影里,国民党将领徐鹏飞对江姐说:“丈夫刚死,丢下个小孩,谁来带他?孩子三年五载长大了,谁是他的爸爸,谁是他的妈妈,恐怕他也记不得了。何必走你丈夫那条死路?”可江姐选择的就是这条“死路”,牺牲时,她年仅29岁。
江姐的孙子彭壮壮回忆第一次知道奶奶时的情形:“我记得那是在幼儿园里的一个晚上,老师放了这部电影。我当时并不知道自己和电影中的主人公江姐有什么关系。放完电影之后,老师就跟全班的小朋友说,电影里江姐的孙子就在咱们班,就是壮壮。”
这是彭壮壮第一次知道奶奶,此后很多年,他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到爷爷奶奶更多的故事。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渣滓洞监狱旧址讲解员熊珮介绍说,江姐和丈夫彭咏梧这对革命伴侣的爱情故事,和电视剧《潜伏》中的余则成、翠平夫妇一样,最初也是由组织安排,假扮夫妻。
熊珮说:“1943年,年仅23岁的江姐接到了党组织下达的一个非常特殊的任务,和重庆市委委员彭咏梧同志假扮夫妻。彭咏梧当时的公开身份是国民党中央信托局的一名中级职员,因为工作的特殊性,必须要有一位女同志作为他的妻子进行掩护工作,当时的江姐就成了党组织挑选的‘彭太太’。”
朝夕相处的两年里,志同道合的两个人感情逐渐升温。1945年,经党组织批准,彭咏梧和江竹筠正式结为夫妻。一年后,他们的儿子彭云出生。
江姐和丈夫彭咏梧、儿子彭云的全家福
“他是活着的,永远地活在我心里”
1948年1月,在一次武装起义中,彭咏梧不幸中弹牺牲,敌人狠毒地割下他的头颅,悬挂在奉节竹园坪的城楼上示众。
电影里,江姐目睹了丈夫的头颅被悬挂在城楼上的惨痛景象,雨水和着泪水流下,心如刀绞却不能露出丝毫情绪。实际上,现实中是战友当面告知了江姐丈夫牺牲的消息。夫妻俩并没有在那样惨烈的情景中相见,但丈夫牺牲的噩耗,让江姐悲痛不已。
彭壮壮回忆:“1948年春天,得知爷爷牺牲后,奶奶从下川东回到重庆,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我爸爸。因为爷爷奶奶去下川东从事革命工作,当时托付了另外一位地下党同志的妈妈在家里照顾几个孩子。奶奶去看爸爸时一直在哭,何奶奶觉得很奇怪,就问奶奶发生了什么事?奶奶没有正面回答,只是一直问,‘一两岁的孩子记不记得自己父母的长相啊?’何奶奶更觉得奇怪了,‘你怎么这么说话呢?再过几年全国解放了,你们一家三口团圆,有什么记不记得的?将来都生活在一块,孩子幸福成长。’听完,奶奶还是什么都没说。那天晚上她们住在一起,半夜时,何奶奶醒了,听到我奶奶在哭,这个时候奶奶才告诉她爷爷牺牲的事,她们两个在一起抱头痛哭。”
江姐在给亲友的信中说,“家里死过很多人,甚至包括我最亲爱的母亲,可是都没有像今天这样,让我窒息得透不过气来。不知是谁说过:‘活人可以在活人的心里死去,死人可以在活人的心中活着’,他是活着的,而且永远地活在我心里。”
彭咏梧牺牲后,党组织原本决定让江姐调回重庆继续革命工作,也方便照顾儿子,但她拒绝了,她要去更危险的下川东。
彭壮壮这样理解奶奶当初的选择,他说:“我想这个选择一定是特别艰难的。因为我自己也有孩子,不要说和孩子分离那么久,甚至可能会面临生离死别,仅仅分开一小段时间,就会很思念。我想当时她心中一定想着,要去把革命工作做好,让自己的孩子,让所有的孩子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可是她毕竟是一位母亲,心里怎会不惦记自己的儿子?她在给亲友的信中说:“现在我非常担心云儿,他将是我唯一的孩子,而且以后也不会再有了。我想念他……”
用遍所有刑具,昏死好几次,她仍未吐露半点秘密
1948年6月,江姐被捕后,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电影里的小萝卜头算是她黑暗生活里的一抹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