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集团危机,平安保险倒闭了是真的吗

首页 > 家居 > 作者:YD1662023-11-26 13:19:00

11月8日,某境外媒体发布一则消息称,中国监管机构要求中国平安集团控股碧桂园的报道,在国内市场引起轩然大波。

平安集团危机,平安保险*了是真的吗(1)

至现在,事件主角之一的碧桂园尚未就此报道进行公开回应。而平安集团则对外公开表示,上述媒体的报道与事实不符,该集团公司从未收到过任何有关政府部门和机构的相关要求。

但资本市场对此给出了积极的反应。中国平安集团A股和港股反应消极,联袂下跌。而碧桂园在港股的股票则态势积极,出现大幅上涨。

近段时间以来,碧桂园出现的财务和流动性危机牵动市场的神经。在恒大集团这艘地产大船即将沉没之后,碧桂园渐渐成为风暴的中心。如果杨氏父女就此认怂躺平,放任碧桂园风险外溢,直至最终倒下,则地产市场甚至金融市场,势必受到强大的冲击,其风险程度无法评估。

所以,保碧桂园安然度过风险期,将其风险圈定在可控制的范围内,则不仅是碧桂园一家企业的事情,而是保市场、保金融的一件大事。从这个角度讲,则功莫大焉。

截至到2023上半年,碧桂园总资产约1.6万亿元, 负债1.36万亿元;净资产仅仅2544亿元。

碧桂园10月10日发布公告称,其通过积极的债务管理动作,持续尝试优化存量债务结构,确保最大程度地维护各方投资人的利益。截至当时公告日,共9笔境内公司债券本金共计约人民币147亿元的展期方案,已获得相关债券持有人的必要同意,为其换来了集中精力恢复运营的时间与空间。

平安集团危机,平安保险*了是真的吗(2)

但要走出危机,依靠碧桂园自身的力量,似乎勉为其难。根据未经审计的经营数据,2023年1月至9月,碧桂园权益销售金额约1549.8亿元,同比下降43.9%,较2021年同比下降65.4%。

碧桂园认为,在行业销售环境未明显得到改善的形势下,其面临资产处置出售的重大不确定性,预计流动性在中短期内仍将持续紧张。

碧桂园没有像恒大集团一样,遇到困难就找政府,给相关部门施压,这属实可贵。

由中国平安集团出面,控股碧桂园,挽救这家欲坠的大型房企,至少从操作层面来讲,应该是最合适的。最近,深圳万科也是黑云压城,股债双*,深圳地铁集团以及地铁集团的老板深圳国资委,一同站出来表示给万科撑腰,相信后续的实质性措施会陆续出台。

碧桂园和中国平安集团都地处广东,都是民营企业,有关部门动议,由中国平安集团出面控股碧桂园,或许就是遥遥领先的预言。

但这对于平安集团来说,确实是两难选择。论实力,中国平安集团应该是白衣骑士的最佳选择,但论意愿,估计平安集团一百个不愿意。此前,因为贸然入股河北的华夏幸福基业,平安方面亏损累累,至今仍没有完全脱身。

所以,如果控股碧桂园,虽然可以获得当地政府以及有关部门的支持和政策优惠,但明面上肯定还是以市场化手段为主,要不国家直接出面就得了,还要你平安集团干什么?如果这样,前有华夏幸福基业殷鉴不远,即便最后碧桂园在平安的操作下,能够软着陆,但整个集团肯定会伤筋动骨。

如果反之,中国平安集团将有关部门的意见置之不理,选择明哲保身的做法,虽然无可厚非,但其后果有两种,一是碧桂园依靠自身的努力或者有其他的江湖大佬伸手相助,堪堪度过此劫,那样也就万事皆休,谁也不会计较。二是碧桂园折腾到最后,功力耗尽,仍自救乏力,轰然倒下,其后果不堪设想。

如果是第二种结果,则中国平安集团的“罪责”千秋难赎。一家民营企业,之所以有今天的实力和规模,乃是拜改革开放和政策所赐。关键时刻,站位不到位,大局观淡漠,在国内还怎么混?

资料显示,中国平安集团发展数十年来,也并不都是一帆风顺,期间也有过船行险滩车过危桥的经历。这里省略500字。

但笔者认为,这一次,确是中国平安集团面临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生死抉择。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当年一次性豪掷137亿元入股华夏幸福基业的豪情壮志,早已在数年来房地产行业风雨飘摇的大环境下,洗荡殆尽。这时候,面对碧桂园,想必连哭的心思都有。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大任当前,相信马明哲会做出选择。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