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截图
不过广受网友吐槽的小领口倒也并非一无是处,从服装设计的角度来说,紧小的无领圆领口,其实是有那么点“设计关怀”在身上的。
现在生活中常见的T恤领口,多为贯头型的无领圆领设计,这种领口有一个不可避免的弊病:
因为人体肩部锁骨部位为内凹形,颈侧点到肩点并不是一条直线,无领领口在人体活动时容易出现领口上爬、豁开的问题,前领的浮余量越多问题越明显。
领口挖得越大,领窝弧线余量越长,领部浮余量越多。
当领窝宽、深分别增加1cm 时,领窝弧线增加2.4cm。
有弹性的修身款T恤能避免领口荡开问题,所以修身T恤领型可以做U领、方领甚至深V。
有服装行业业内资深人士对壹读君介绍,近些年的T恤风格更加简洁、版型更加挺括,尤其无性别主义风格的宽松T恤越来越流行,宽松的大T恤如果配上一个大领口,一抬手一弯腰就容易走光,让穿着者产生不安全感。
小领口就安全多了,撕都撕不开
即使不考虑服装走光问题,做宽松T恤的厂家也不想做一个“大领口”。
这是因为圆领是面料裁剪缝制从平面到立体的转变,领口越大、领边越宽越不容易平整贴合,很大的领口即使采用包边工艺,反复机洗几次领口也会“飞边”。
从潮牌T恤的生产厂商的角度来说,还是给自家宽松纯棉T恤上一个高密度螺纹领子,更显得品质优良,同时也确实更耐穿耐洗。
研究证明1.5cm的二本针螺纹小高领,是最结实和不易变形的
图源:小红书博主@铭铭服装说
资深设计师Sherry Wu也对壹读君表示,“螺纹领口有一定的机能性,以前的T恤穿久了,领子松松垮垮很难看,但是(用了螺纹领口)基本上都不太会有这个问题了,整个衣服看上去很版正。同时,加装螺纹领口可以在人体肩颈之间做一个顺滑的转折,相对舒适地实现更小的领子”。
总而言之,潮流宽松T恤越流行,就越逃不开一个又紧又小的圆领,再加上高密度螺纹领口的“技术加持”,市面上T恤的领口就变得越来越小了。
那么问题来了,这种宽松且带有小领口的T恤是如何流行起来的呢?
服饰细节的变化,也是社会的隐喻
在分析小领口T恤为何流行之前,先给大家介绍一个时尚经济学理论——裙长理论:
这一理论,在1926年由美国宾州大学华顿商学院经济学家George Taylor提出,指的是女人的裙长可以反映经济兴衰,裙子越短则经济越好,裙子越长则经济越坏。
这一研究结论听起来好像不怎么靠谱,但确实在后来的时代里得到了证实。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环境呈现出上扬趋势的时候,裙长就有缩短的趋势。
图源:参考文献[4]
女性裙长能成为经济的隐喻,是因为服装设计本身就是社会群体心态的外显。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服装馆馆长Harold Koda认为:“伟大的设计师会掌握社会脉搏,了解普通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当他感觉人们心理遇到困境、悲观情绪滋长,所设计的衣服就会朝着保守低调的方向发展,如长袖、高领、长裙。”
“裙摆”是社会隐喻外显的实例之一,但“隐喻”远不止于裙边。T恤风格的变迁,也正对应着群体审美和社会思潮的变迁。
T恤最早被认为起源于17世纪的美国,1951年被马龙白兰度在《*号街车》里的穿搭带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