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时报记者 王振雅)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50%~70%的脑卒中和40%~50%的心肌梗死发生与血压升高有关。传统血压计便携性差导致我国2.7亿高血压患者没有科学有效的进行高血压管理。
“想起来测一下,隔三岔五测一下。”这是广大高血压患者的日常。可穿戴式设备让老百姓家中进行高血压的动态平衡监测成为可能。1月8日,一款国产新型可穿戴式血压计——KANG WATCH智能血压手表亮相第十一届健康中国(2018)年度论坛,引来了中外医药界专家的围观体验。
可穿戴式血压计:小、轻、准
“这外形像是一块智能手表,但测血压时就像血压计一样,能感受到不断加压的过程。”现场体验者张先生告诉记者。体验者将手放在心口处,手腕的智能血压计开始测量,手腕处与表带一体的微型加压气囊开始加压,大约40s,结果显示:收缩压(俗称高压):137,舒张压(低压)77,脉搏76。
“这款像手表一样轻便的血压计,跟我在家测的一样,我感觉挺准的。”张先生说到。这款智能手表式的血压计被称为“健康黑科技”,其科技感不只是它独有的手表式设计,还体现在国际领先的腕式气泵测量、动态血压自定义监测等创新技术。
据了解,作为医疗器械这款新型血压计,这款智能手表式血压计已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欧盟(EC)等机构的权威认证批准上市,这是全球首个通过中国、美国、欧盟三方权威机构认证的智能可穿戴式血压计。
“血压测量是一个动态监测过程,血压要想测得准,除了使用气泵测量以外,最关键的是其背后的数据算法是否精准,该款智能血压计算法背后是中国人血压大数据支撑。”康康血压创始人曾明发介绍。
早在2016年,康康血压与中国高血压联盟成立了“全国远程血压监测及大数据处理中心”,基于中国人的血压大数据,提高血压计的准确性以及个性化高血压诊疗服务。
智能化血压计:医生远程诊断、家人全体监督
据中国心血管流行病学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为2.7亿,2017年我国35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37.2%,但仅36.0%居民知晓自己罹患高血压,一半多的患者并不知到自己患高血压。
我国高血压患者普遍存在血压控制不规范的情况:夜间血压控制率低,节律异常率高,血压管理依从性低、血压健康重视程度不高。对于30—55岁年龄段的人群,在家庭以及社会都充当着“中流砥柱”的角色,高血压引起的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导致的猝死和残疾,不仅极大地增加了个人、家庭的不稳定因素,也带给国家与社会巨大的损失。
有效的控制血压能够降低中风,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脑卒中、全死因等风险。
曾明发介绍:“这款智能血压手表搭载了’心血管风险人工智能评估系统’,该系统基于心血管领域权威专家推出的“心血管风险预测模型”研发,能够通过人工智能技术高效测算用户的心血管发病风险值。”
除此之外,康康血压通过与国内心血管医院专家团队合作,为患者提供动态血压报告远程判读。如遇风险,智能云平台将会给已绑定的亲友发送提示短信。平时,亲友可通过手机APP远程操控患者进行血压测试,从而实现全家共同监督,从而提高患者高血压管理的依从性。
大数据 高血压管理:更高效、更有效
可穿戴设备使血压检测技术变的更加的简单、易用,这大大的促进了动态血压测量等新技术向基层医疗机构的下沉。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孙宁玲表示:“这将极大的提升我国高血压防治的质量。”
据了解,为了更好的实现我国高血压有效管理。目前,康康血压与中国高血压联盟联合在贵阳市、北京市西城区等地区开展了区域化高血压管理新模式——双全计划。
贵阳市在试点“双全计划”一年以来,共计32家基层医院加入、覆盖居民超过80万人、签约入组高血压患者近3万人,血压的达标率从20.39%提升到了39.03%,血压的依从性管理从53.2%提升到了84.5%,血压规范化管理率提升到了46.12%。
“双全计划”全称“全面筛查、全程管理”,它师出名门传承于由中国科学院吴英恺院士,原世界高血压联盟主席、中国高血压联盟终身名誉主席刘力生教授领衔创建的“首钢模式”,并且成功入选了国家科技部“十三五”重大专项课题,是大数据时代对“首钢模式”的传承与优化。
“双全计划”依托互联网、大数据、智能硬件及高端医疗资源于一体打造创新的慢病管理方法,以可穿戴设备为引领,实现居家、远程的医疗级慢病监测。在“双全计划”项目中,患者可以使用智能血压计进行测量并上传数据,签约医生及专家即可远程分析与诊断,真正的发挥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高效联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