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耗费40余年埋首古籍,历经数百次实验,甚至以身试药,才成功提取青蒿素,研制出抗疟疾新药品,挽救了上百万人的性命。
获奖后,这位年近90岁的老科学家,依旧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科研事业上,并说:“得奖、出名都是过去的事,我们要好好‘干活’。”
仔细想想,那些被历史记住的伟大人物,大部分似乎也真的是一直「很努力」,但却从来「不着急」。
他们走得慢一些,却一步一个脚印,最终比大多数人走得更长,走得更远。
所以,让「不着急」成为一种人生态度吧。
少一点着急,多一点耐心,专注做好当下的事情,大多数时候,结果都会比我们预想的要好很多。
「不害怕」——别让身体能量无谓消耗“不害怕”说的是对结果的态度。充分努力之后,足够耐心之后,结果往往是好的。在好消息来临之前,担心结果好不好一定是无用功。——冯唐
害怕,是人的本能反应。古早时,面对未知,恐惧会帮助人类躲避风险和危害。
但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却因为「害怕」消耗了太多不必要的能量,甚至成了一种心病,伤害健康。
这就要提到现在流行的一个词——舒适圈。
图片来源 @网络
在舒适圈里,做一成不变的工作,和固定的朋友交往,把生活过成模板,不用害怕挑战,不用害怕选择。
评论来源 @微信网友
可是你有想过吗?害怕走出舒适圈的结果,就是——别人都在向前走,而你一直停步不前,原地打转。
看看那些走出了舒适圈的人,不管是运动健身,还是学习技能,都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
来源 @微博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