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方势力
埃及总督阿穆尔向穆阿维叶献计,让穆阿维叶命令士兵将《古兰经》悬挂于枪尖或者马颈上,要求阿里接受真主的裁判,以和平协商的原则共同推选哈里发。
阿里犯了一个致命性错误,他接受了部下主和派的意见,同意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双方撤军停战,分别派出代表进行协商谈判。
谈判的结果是双方均放弃哈里发之位,阿里本身就是哈里发,穆阿维叶不过是个总督,况且阿里是即将胜利的一方。
然而,阿里就这样妥协了。
这一事件导致阿里阵容出现分裂,部下的一批主战派起兵出走,谴责阿里不应该接受穆阿维叶的仲裁意见,这些人后来发展为伊斯兰第三教派哈瓦利吉派,意为出走者。
三年后,哈瓦利吉派势力被阿里在拿赫鲁宛击败,失败后的哈瓦利吉派转入幕后。
他们认为造成阿拉伯帝国动荡不安的罪魁祸首有三人:阿里、穆阿维叶、阿穆尔。
为此,他们派出刺客,对三人进行刺*行动。
在阿里忙于应对内部分裂的时候,穆阿维叶趁乱派兵占领了埃及和汉志地区。
▲纳杰夫
公元661年,唐龙朔元年,阿里在库法被哈瓦利吉派刺客,用毒剑刺死,死后葬于库法附近的纳杰夫,纳杰夫因此成为了什叶派的圣地。
阿里和法蒂玛生育有两个儿子,长子哈桑和次子侯赛因,他们是穆罕默德仅存的血脉。
阿里死后,什叶派推举阿里的儿子哈桑作为继承人,与此同时,逊尼派的领袖穆阿维叶宣布自认为哈里发,定都于叙利亚的大马士革。
然而哈桑因为性格善良,不愿再看到穆斯林内战,几个月后便让位给穆阿维叶。
穆阿维叶没有了对手,因此建立起了阿拉伯帝国第一个世袭王朝——倭马亚王朝。
自此,阿拉伯四大哈里发统治时期宣告结束。
3.世袭王朝穆阿维叶上位后,对什叶派进行镇压,完成了阿拉伯帝国的再度统一。
▲阿拉伯士兵
之后,东西两线继续对外扩张,阿拉伯人依旧势不可挡。
在东线方面,阿拉伯人从波斯继续向东行军,征服阿富汗地区,在西线,则继续打压着实力衰弱的拜占庭帝国,一度打到其首都君士坦丁堡,面对君士坦丁堡坚固的防御工事,阿拉伯人两次无功而返。
伊斯兰教则被阿拉伯人带到所征服之地,获得大量信徒。
公元679年,唐调露元年,穆阿维叶在临终之际,设法立自己的儿子叶齐德为继承人,废除之前的举贤制度,将哈里发之位改为世袭制。
这一举动,激起伊拉克什叶派穆斯林的抗议,他们拥立阿里的次子侯赛因继任哈里发之位,长子哈桑当时已因病逝世。
侯赛因带着家属与不到百余名信徒,从麦地那启程,前往伊拉克的库法继位。
一行人在抵达库法西北的卡尔巴拉时,被叶齐德派出的一支骑兵围困,除妇孺之外全部被屠*,侯赛因的头颅被砍下来献给了叶齐德。
这一场政治谋*事件,使逊尼派和什叶派彻底决裂,什叶派再也不愿向逊尼派妥协。
为了替侯赛因报仇,与人数较多的当权逊尼派做斗争,什叶派加快了自身的传播。
因为侯赛因娶了前波斯帝国的公主的缘故,什叶派在波斯人的传播中尤为显著。
叶齐德继位后,麦加与库法先后爆发了反抗倭马亚王朝的武装起义,但都被镇压了下去,什叶派被大肆屠*,残余的势力被迫流亡。
公元683年,唐永淳二年,叶齐德逝世,他的儿子穆阿维叶二世作为继承人上位。
穆阿维叶二世是个体弱多病之人,在位不到一年,二十出头便英年早逝。
由于穆阿维叶二世生前没有子嗣,他的堂叔祖马尔万一世上台统治,此后倭马亚王朝的历任哈里发由马尔万一世的后代继任。
▲倭马亚王朝时期版图
在倭马亚王朝统治不到百年的时间里,阿拉伯帝国发展到了巅峰时期,伊斯兰教得到迅速传播,向西征服到西班牙,之后的推进遭到法兰克人的重创,才停下脚步。
尽管阿拉伯人版图扩张迅速,但毗邻的君士坦丁堡始终未能攻下,拜占庭人用希腊火击败了阿拉伯人的屡次进攻,遏制了伊斯兰教在欧洲的进一步传播。
公元750年,唐天宝九年,出身哈希姆家族的阿拔斯,穆罕默德叔父的后裔,在什叶、哈瓦利吉等派系的支持下,起义攻陷大马士革,推翻了倭马亚王朝的统治。
阿拔斯被拥立为哈里发,建立了阿拉伯史上第二个封建王朝——阿拔斯王朝。
阿拔斯是个性情残暴之人,他上台后将王朝的首都迁至伊拉克库法北部的安巴尔,并将这里改名为哈希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