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自网络
【名词】
横纹肌,其实就是骨骼肌。人类肌肉分三种,心肌、平滑肌和骨骼肌。而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是指横纹肌细胞受损后使细胞膜的完整性改变,细胞内物质,如肌红蛋白、离子、酶等物质释放入血并对人体造成伤害。身体主要表现为:肌肉疼痛、四肢无力、茶色尿,还常并发电解质紊乱、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病例】
两个月前,厦门一名刚参加完体能测试的男大学生出现四肢疼痛、无力,胃口不好、茶色尿等症状,因为平时运动少,他以为是正常的肌肉酸痛,结果一天后进展到全身浮肿,没有小便的状况,被紧急送到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一查身体已处于无尿状态,血肌酐水平接近1000,肌酶超过10万,已超过常人的500倍,是典型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在附属二院透析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身体机能才逐渐恢复正常。
本报记者 刘 蓉
很多人都遇到过突然间大运动量训练后肌肉酸痛的现象,如果这种酸痛还伴随着四肢无力,尿液变成茶色等症状,就要当心横纹肌溶解综合征,要及时到医院治疗,避免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或永久性损伤。本期健康讲坛,记者特别咨询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王玉新博士,请他讲讲怎么预防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运动过量 肌肉不能承受之痛
王玉新介绍,不科学的运动是“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常见病因。由于肌肉不能承受运动的强度,自由基增加,组织渗透性加强,从而引起炎性因子释放,造成肌肉组织损伤,肌肉里的肌红蛋白等物质释放到血液里,并对身体造成破坏。急性肾衰竭是常见的损害之一,主要机制有:肾脏血流减少、肌红蛋白直接损伤肾小管或堵塞肾小管。另外,还可能出现电解质紊乱,如低血钙、高钾等,严重时可出现休克甚至死亡。
王玉新接诊过不少因为爬山,连续行走了二十公里后出现横纹肌溶解的市民。他说,这些患者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某次运动量突然远远超过平时运动量,没有适应期的过度运动,最终诱发了横纹肌溶解。王玉新说,这些患者都是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以男性为主,多是平时不运动,短时间内突然大量运动引发横纹肌溶解。特别是近十年来,常常有一些大学生因不当运动导致横纹肌溶解的病例,最多时曾连续接诊十几例。主要是因为平常少锻炼,突然长时间剧烈运动所致。如户外拉练、学生军训、体能训练等。常态运动一般不会发生横纹肌溶解。至于男性比女性多发,王玉新分析,与男性的肌肉含量较多,且锻炼中男性运动量普遍大于女性有关。老年人和少年、儿童一般也少见因运动过量诱发的横纹肌溶解,因为这些人很少有突然运动量大增的情况。
另外,在天气炎热的情况下,也容易发生横纹肌溶解。王玉新解释,天气炎热、太阳直射的情况下,本身人体消耗大,容易导致脱水诱发横纹肌溶解。高温天气多发的热射病的典型症状就是横纹肌溶解;还有,若是在感冒等其他身体不舒服的情况下,还勉强自己锻炼,或是熬夜后在疲劳状态下大量运动,都容易诱发横纹肌溶解。
量力而行 日常锻炼要循序渐进
既要保持锻炼量,又要保证自己身体不受伤,怎样才算正确的适度锻炼?
王玉新说,不用过分担心,人体的适应能力其实很强,只需掌握一些基础的训练知识,并根据自己身体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运动强度、保证运动过程中水和电解质的补给,量力而行,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疾病的发生。
日常锻炼可以记住“1、3、5、7”四个数字:“1”代表每天运动一次;“3”就是每次运动坚持30分钟到60分钟;“5”是指每周运动不少于5次;“7”就是运动后的心跳区间,如果大致等于170减去年龄数,那么就属于正常范围,如年龄为45岁,那么正常心跳数应为170减去45,即125左右。
总的原则就是运动有度,循序渐进。加强适应性训练,尤其是久不运动者和体质较弱者,从训练时间、强度、耐热能力等各方面都要逐步递增。要注意天气环境因素对运动安全的影响,避免在阳光直射、炎热潮湿的夏季中午进行大运动量训练;补充足够的水、电解质及维生素,鼓励少量多次饮水,在运动后也要注意观察尿液颜色,如果突然肌肉酸痛、肌无力、小便呈茶色等,应该立即去医院检查。在高强度运动后,如果怀疑发生横纹肌溶解,应及时就医。
日常锻炼
记住四个数
1 每天运动一次
3 每次运动坚持30分钟到60分钟
5 每周运动不少于5次
7 运动后的心跳区间,如果大致等于170减去年龄数,那么就属于正常范围。如年龄为45岁,那么正常心跳数应为170减去45,即125左右。
怎么衡量
运动程度?
如果年龄不到60岁的话,可以用170减去你的年龄然后加减10,来测试现在的运动心率是不是过于强烈。
如果年龄超过60岁的话,可以用180减去你的年龄然后加减10,来测试现在的运动心率是不是过于强烈。如果高于这个数值的范围,就说明现在的运动可能对你来说属于“剧烈”的范畴了。
作者:刘 蓉
来源: 厦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