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和炒黄连功效区别,酒黄连与黄连功效的区别

首页 > 健康 > 作者:YD1662022-11-24 20:48:31

黄连一般移栽4-5年采收,采收时间在每年10月中旬,其药效含量最高,采收早了或晚了其药效成分都会变低,采挖后抖去泥土,烘干至一折就断,趁热置于竹制槽笼中冲撞去泥沙、根须及残余叶柄。雅连一般于立冬前后采收,抖去泥后,烘炕至皮干心湿,筛簸去部分杂质再烘至全干,然后在竹槽笼中撞去根须、泥沙,剪去残余连秆和过长过桥即可。云连晒干或烘干再撞去根须泥沙即可。

处方中写黄连,川连指生黄连。为原药材去杂质洗净晒干,切片生用入药者。生用长于泻火解毒燥湿,清心与大肠火。

姜连又称姜黄连,姜制黄连。为黄连片用姜汁洒拌均匀,待姜汁吸尽,晾干入药者。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

萸连又称萸黄连、吴萸黄连。为黄连片用吴茱萸水煎液浸泡,捞出晾干入药者。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酒连又称酒黄连、酒饮连。为黄连片用黄酒喷洒拌匀,晾干入药者。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

猪胆汁炒黄连为黄连片用猪胆汁淋洒拌匀,再用文火微炒入药者。猪胆汁炒长于泻肝胆火。

盐炒黄连为黄连片用盐水喷洒拌匀,再用文火微炒入药者。盐炒可使药力向下行。

黄连炭为黄连片用武火炒至外黑里焦黄,存性,用清水灭尽火星,然后晒干入药者。长于止血。

黄连和炒黄连功效区别,酒黄连与黄连功效的区别(5)

黄连入手少阴心经,为治火之主药。治本脏之火则生用;治肝胆之实火则以猪胆汁浸炒;治肝胆之虚火,则以醋浸炒;治上焦之火,则以酒炒;治中焦之火,则以姜汁炒;治下焦之火,则以盐水炒;治气分湿热之火,则以茱萸汤浸炒。诸法不独为之引导,盖辛热能制其苦寒,咸寒能制其燥性,在用者详酌之。

黄连味苦,性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黄连至苦,而反至寒,则得火之味,与水之性者也,故能除水火相乱之病。水火相乱者,湿热是也。凡药能去湿者,必增热,能除热者,必不能去湿。惟黄连能以苦燥湿,以寒除热,一举两得,莫神于此。

药对大家都知道,像麻黄桂枝、荆芥防风都是。药对介于中药学和方剂学之间,药对是中医临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两味药的配伍组合。这里我说三个比较关于黄连比较有名的药对。

黄连配半夏:黄连苦降,可消痰湿所生之热;半夏辛开,能理痰湿之壅结。二药为伍辛开苦降,调肠胃、理气机。用于痰热互结或湿热中阻所致之胸脘胀满,心下痞闷,呕逆欲吐。

黄连配肉桂:《韩氏医通》中说可使水火既济,阴阳交泰,故有交泰丸之名。黄连善清心热,泻心火;肉桂长于和心血,温肾水,使之上济于心,并能引火归元。二药为伍寒热并用,有上泻心火下温肾水,交通心肾之妙,治心肾不交之心烦,失眠等病症。

黄连配吴茱萸:一者疏肝解郁,以使肝气条达,郁结得开;二者反佐以制黄连之寒,使泻火而无凉遏之弊;三者取其下气之用,以和胃降逆;四者引黄连入肝经。功兼四用,二药合用共收清泻肝火,降逆止呕之效。

以上黄连配伍多是一冷一热,一阴一阳,寒因热用,热因寒用,君臣相佐,阴阳相济,最得制方之妙,所以有成功而无偏胜之害也。其它药对如得木香治热滞。得枳壳治痔疮。得白芍泻脾火。得石膏泻胃火。得知母泻肾火。得黄芩泻肺火。得木通泻小肠火。得山楂泻三焦火。配花椒安蛔虫。配芦荟末蜜汤服,治小儿疳疾。配茯苓去湿热,治白淫。佐龙胆草泻肝胆火。佐枳实消痞气火胀。佐细辛治口疮止下血。各经泻火药得川连,其力愈猛。

黄连和炒黄连功效区别,酒黄连与黄连功效的区别(6)

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黄芩、黄连、黄柏是中医临床常用的清热解毒燥湿药,三者均性味苦寒,常相互配伍应用以提高清热解毒之力。这个世界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这三者还是有差异的。黄芩主入上焦肺经,以清泻上焦肺火为主,并有清热安胎,泻火止血之功,正如《医学启源》言“黄芩,治肺中湿热,疗上热目中肿赤,瘀血壅盛,必用之药”。黄连清心胃之火,并治肠胃湿热。其清热力量最强。正如《本草正义》言“黄连大苦大寒,苦燥湿,寒胜热,能泻降一切有余之湿火,而心、脾、肝、肾之热,胆、胃、大小肠之火,无不治之”。黄柏专入下焦肾、膀胱经,擅长于清利下焦湿热,并制约偏亢相火。实火虚火皆宜。盖之:黄芩善清上焦之火,黄连善清中焦之火,黄柏善清下焦之火。而清三焦之火多用栀子。

湿热留恋肠胃常配合半夏、竹茹。配木香、黄芩、葛根等以治泻痢。治温病高热、心火亢盛,配伍栀子、连翘。血热妄行可配伍黄芩、大黄。热毒疮疡可配伍赤芍、牡丹皮。胃火炽盛中消证可配合天花粉、知母、生地。临床应用中其若配以大黄、芍药之泄,或配以半夏、栝楼实之宣,或配以干姜、附于之温,或配以阿胶、鸡子黄之濡,或配以人参、甘草之补,因证制宜,所以能收苦燥之益而无苦燥之弊也。

黄连清上诸方多与温中暖下之药并用,此一定之法也。凡泻火清心之药,必用黄连,切当中病即止,不可过剂,过则中下寒生,上热愈甚。庸工不解,以为久服黄连反从火化。凡阴虚烦热,胃虚呕恶,脾虚泄泻,五更泄泻慎服。

传药不传量,只算传一半。以前中医世家对药物和剂量都是保密,绝不传外姓,甚至本家都是传男不传女。若有一代人无意学医就会断代失传,淹没于时间长河之中。众所周知,药是组成方剂的单元,量则是方剂配伍的灵魂。中医不传之秘,在于用量。左金丸由黄连六两,吴茱萸一两组成,量比为6:1。功效清泻肝火,降逆止呕。主治肝火犯胃,嘈杂吞酸,若是方黄连、吴茱萸各等两组成。以粥饮送下,主治水泻不止,赤白痢,腹脐痛。反左金丸种黄连与吴茱萸配伍比改为1:6,左金丸主治肝火犯胃偏于胃火甚者,而反左金丸主治肝寒犯胃偏于胃寒甚者。药还是那个药,主治之病却截然相反,足见其中之神奇奥妙。临床应用时需根据病证属性相应灵活调整用量比例方可见效,不可有方无药。另交泰丸临床应用时要注意心火旺黄连量偏大,肾水寒肉桂量宜增。

黄连和炒黄连功效区别,酒黄连与黄连功效的区别(7)

同一个病人,找几个老中医就可以开出几张方子。金庸笔下武林分为少林派、武当派、峨眉派、昆仑派、崆峒派等,中医如武术,历来分流派。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气候差异很大,人的疾病也很不一样,所以中医相应的产生了很多流派和书籍。滋阴派必读朱丹溪《丹溪心法》;补土派必读李东垣《脾胃论》、《兰室秘藏》;寒凉派必读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宣明论方》;攻下派必读张子和《子和医集》等。

在金代,医生治病多用辛温香燥之药,其易资火伤阴戕伐阳气。刘完素在临床经验中总结出以应用寒凉药物为主的治病思想。张从正在恩师刘完素的用药方略基础上总结出治病重在驱邪,邪去则正安,不可畏攻而养病,重用汗、吐、下三法该尽治病。奠定攻下派理论,成为攻下派一代宗师。医分八纲,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过虚实,医法不过泄补。中医门派众多,唯张从政攻下派善用泻下药。在上者可吐,在表者宜汗,在里者宜下。

黄连商品主要来源于人工栽培。味连主要分布于四川、湖北、云南、陕西、甘肃、湖南、贵州。主产于四川石柱、峨嵋、洪雅;湖北利川、恩施。四川石柱及湖北利川有黄连之乡之称。峨眉、洪雅被誉为雅连之乡。云连分布于云南西北部及西藏南部。

黄连和炒黄连功效区别,酒黄连与黄连功效的区别(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