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最佳钓点莫过于鱼窝和鱼道。鱼窝是指鱼儿栖息藏身和觅食的场所;鱼道是指鱼儿巡游的必经之路。二者密切相关但又存在区别。这里鱼儿群集或必经,下钩最好钓。
找到了它,上鱼不用发愁,获得丰收有盼头。倘若毫无目标大海里捞针,虽说有时也能钓着,但毕竟是几率小。
鱼窝、鱼道好是好,但偌大的水面碧波重掩,白水茫茫,何处去寻找?其实说难也不难,只要你能了解鱼类的习性与活动规律,再结合季节、气候、地形地貌,按照下面四条途径,就不难找到。
1、寻找食物源食物是鱼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哪里有食物,哪里才会有鱼。什么地方食物最多,什么地方鱼就成群。
常识告诉我们,通常水域之中下列各处食物较为丰厚:
水底有淤泥、杂草杂物和腐殖质的地方;水下的坑洼沟梢、乱石堆、树枝、木桩之处;岸边朝阳的浅水湾和水流平稳之处;草丛空晾及边缘地带;洄水沱及沟沟汊汊;闸坎下水渠内的缓流区域;风吹浪涌的迎风口岸;窄河道下哨的缓流地段;清水塘堰有生活废水流入的地方;各种水体的进出水口处;溪流与水库河川的交汇处;三岔河道口与绝头沟;畜舍附近和码头边缘;增氧机和喂食台周围;经常有人洗菜淘米的地方。
还可举出很多。上述位置最容易滞留食物,鱼儿群集久久不肯离开,无疑是下钩垂钓的好地点。
2、寻找适宜的水温鱼乃是变温性生物,对水温特别敏感,哪里水温适宜,它们就游向哪里。一般温水性鱼类,它们最适宜的生活水温在15℃-30℃,低于或高于这个标准,便会游走,不再呆在这里受熬煎。
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气候多有变幻,鱼类的栖息地随之变换自不待言。夏季气温高,鱼儿活跃,四处游蹿;冬季天寒水冷,便潜居深潭懒得动弹。总之水温是调动鱼儿行动的一支令箭,垂钓者按此规律循温找鱼,并不困难。 在同一水体中,由于水的深浅不同。阳光照射的方位不一等原因,各处的水温也会有高低之分。鱼儿们总是游向最接近其适宜生活水温的地方,所以垂钓者只有找到最适宜的水温处才好下竿。例如春季岸边浅水区首先被阳光晒暖,鱼儿趋温纷纷游向浅滩,这时近岸边浅处就是很理想的钓点。到了夏季,边浅处的水被太阳晒得滚烫,鱼儿怕热,纷纷游到阴凉处或深水区“避暑”,边浅处无鱼可钓,不再是好钓点。要想钓到鱼,就必须追随鱼踪,把窝打在阴凉处或水较深的地方:这里才是下竿的首选钓点。
同一天当中,还要分早、中、晚几个不同时段,随水温变化追鱼下钩,来把钓点选。
3、寻找富氧区或富氧层鱼和人一样,一刻也离不开氧。氧足鱼则欢,氧缺鱼则蔫,缺氧严重则“上西天”。而水体中的含氧量又与天气、水流状态以及水生植物等条件密切相关。在静水中垂钓,春秋两季还不怎么明显,但在炎热的夏天(包括初秋)含氧量的多寡就成为成败的关键一环。这是因为鱼儿绝对受“氧”的驭使,哪里溶氧量高,它们就往哪里钻。所以,静水垂钓要把钓点选在进水口、水草边、树阴下、迎风岸、亮水区的浅中深处、开启的增氧机附近……上述地方含氧量相对较高,鱼儿自然乐于来此栖息、觅食、嬉戏、游玩。如果在流动水域垂钓,就不必伤这份脑筋,因为流水一般不存在缺氧问题,选点范围得以拓宽,显而易见。
4、寻找明暗与隐蔽处大多数鱼类都有怕强光、喜弱光的习性特点,怕惊扰、拒敌害,时刻“注意安全”。它们为了保护自身不受伤害,成鱼白天大都远离岸边或游到较深的水域,活动于相对安全的地带,或躲藏于阴暗、隐蔽的角落轻易不肯露面。有的干脆白天卧穴不动,单等夜深人静之际方游至岸边“就餐”。例如,很少有人钓过的辟静之处,水底的深坑沟壑、大石、倒树、桥墩、假山,以及那些浑浊的水域和深潭,每当险情出现,它们便迅速逃到这些地方,以保安全。经验证明,上述地带多为大鱼们的老巢,如有条件将饵钩下到这里,钓获量将会十分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