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蓝根2-4岁儿童用量,板蓝根儿童一次用多少合适

首页 > 健康 > 作者:YD1662022-11-26 00:57:48

  

板蓝根2-4岁儿童用量,板蓝根儿童一次用多少合适(1)

▶宝宝的用药量和成人一样吗,按照说明书服药就行吗?

  宝宝的服药量有多种计算方法,家长们一定要了解这些计算方法,确保宝宝生病时能安全适量服药。

  儿童服药量和成人大不相同,不能单纯按照说明书上的用量来用,例如成人用量为一日一片,如果给儿童也照此用药,可能会导致药量过大。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选择用药:

  (1)按体重计算。

  有的药物小儿服用剂量按体重计算。例如头孢克肟颗粒,每次按1.5~3毫克/千克体重服用,可按此计算后的量内服用,病情轻者剂量相对减少。年龄稍长的儿童有时按体重计算后其剂量会超过成人量,则给药量不超过成人量的下限即可;肥胖儿可按剂量的低值计算。

  (2)按年龄计算。

  有的药物说明书上标明各年龄的剂量,例如泰诺林混悬滴剂2~3岁为1~1.5毫升,即2岁限1毫升,3岁限1.5毫升。按年龄计算的药物剂量往往不需要十分精准,例如止咳药,一般按每岁1毫升,最多不超过10毫升(成人量)。

  (3)以成人剂量为基数折算。

  计算公式: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小儿体重(千克)/50。

  如成人剂量为10毫升,5岁小儿体重20千克,则小儿剂量为10×20/50=4毫升。体重偏轻者剂量偏小,体重偏大者剂量偏大。

  (4)以体表面积计算。

  此法比以上三种方法更为精准,常用于抗癌药等对剂量要求非常严格的药物。要根据身高、体重再查体表面积计算用药量。

  (5)简易计算法:

  此法适用于药品说明书未规定小儿剂量,或忘记按千克体重计算的剂量。公式如下:

  1岁以内的剂量=成人剂量×0.01×(月龄 3)

  1岁以上剂量=成人剂量×0.05×(月龄 2)

  总之,儿童服用处方药时应遵医嘱,服用非处方药可按说明书上的剂量。如果有“儿童酌减”的备注,其剂量可参照以上介绍的方法,这样才能用准药量。

  ▶哪些药物宝宝不宜使用

  宝宝可以服用各种药物么?

  不可以。与大人不同,不同时期孩子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能力等都不同,就更要切实保证孩子的用药安全。保证孩子的用药安全是个“系统工程”,但其前提就是建立儿童用药安全标准。

  儿童肝功能尚不成熟,肝脏解毒功能弱,肾脏的排毒功能也差,在药物使用上,小儿不不同于成年人。大多数的成人用药,都不能用于小儿,有的家长认为小儿就是比成人的体重小,成人吃的药只要减量就行了,这是不对的。小儿并不是成人的缩影。小儿从对药物的反应、代谢、药物作用的靶器官、副作用、对药物的耐受性等等都有其特点,在成人身上的轻微副作用在小儿身上可能就是毒性反应,如抗菌药物中的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磺胺类,氯霉素等对小儿都有不同的危害。

  (1)氨基糖甙类可引起小儿耳聋,肾脏功能损伤。

  (2)喹诺酮类可引起小儿软骨发育障碍。

  (3)磺胺类可引起小婴儿黄疸,肾脏功能损害。

  (4)氯霉素可引起灰婴综合征,粒细胞减少症。

  (5)一些感冒药小儿也不能随便服用,如银翘片、速效感冒胶囊等成人感冒药。

  (6)还有镇静助眠药,解热镇痛药(扑热息痛可以),抑酸剂,泻药,氯霉素滴眼液不宜长期使用,滴鼻净等。

  (7)风油精虽然没有什么严重的副作用,但小儿很容易把其弄到眼睛里或口中。

  给孩子使用药物最好请教医务人员,即使是曾经用过的药,这次有与上次相同的症状,服用时也要小心。因为,在您看来相同的症状有可能患的是不同的病。小儿许多种传染病在发病前期都类似感冒的症状,但是有经验的医生却能从一般中鉴别出不同点,及时发现其他病症。

  ▶抗生素对宝宝有哪些伤害

  宝宝治疗细菌感染时必须要使用抗生素吗?

  儿童由于其特殊的解剖、生理、免疫等自身特点,容易遭受病原感染。年龄越小越易受到感染。一旦确定细菌性感染,抗生素使用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因此,确定是否存在细菌性感染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前提。

  (1)青霉素类。

  青霉素类药较为安全、经济、毒性较低,但青霉素类特别是青霉素G的全身用药剂量过大或静脉注射速度过快时,可对大脑皮层直接产生刺激作用,出现肌痉挛、惊厥、癫痫、昏迷等严重反应,称为“青霉素脑病”,一般于用药后24~72小时内出现,曾有早在8小时或延迟至9天后发生者。青霉素用至惊厥量(脑脊液中的青霉素浓度超过8微克/毫升),可因大脑皮层兴奋性增高而导致癫痫发作。鞘内注射青霉素G或链霉素的剂量过大时,可引起脑膜刺激征或神经根的刺激症状,鞘内注射多粘菌素B、杆菌肽、两性霉素B时,也可对脑膜及神经根产生直接刺激作用,大剂量应用氨苄西林后,也可引起大脑损害,对伴有肾功能减退或肾衰竭者更易发生。

  (2)喹诺酮类药。

  可对幼年动物的软骨造成损害,使承重的骨关节细胞出现水泡和受损,导致残疾。因此,此类药物不宜用于骨骼系统未发育完全的18岁以下的儿童。

  (3)氨基糖苷类。

  这类药物常用的有链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卡那霉素等。一般情况下,这类抗生素有较强的肾毒性和耳毒性,对婴儿的听力和肾脏的发育有较大的影响。严重者甚至可发生药物性耳聋和肾功能损害,且这些不良反应都不可逆转。

  (4)四环素类。

  这类药物常用的有四环素、金霉素、米诺环素、多西环素、土霉素、替加环素等。这类药物一般对人的肝脏、肾脏等有一定的损害。而对婴儿来说,最大的危害是这类药物对牙齿、骨骼等发育的影响。因此,我国的大多数医院有规定此类药不能用于儿童。

  (5)氯霉素类。

  这类抗生素常用的有氯霉素和甲砜霉素。这类抗生素对血液系统有很大的影响,再生障碍性贫血是最严重的一种,多在用药后2~8周发生,死亡率超过50%。因此,这类药物婴儿也尽量不要用。

  (6)糖肽类。

  这类抗生素常用的有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其对婴儿的伤害大致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相同,主要是肾毒性和耳毒性的问题。

  (7)多粘菌素B和多粘菌素E。

  这两种药物对婴儿的肾脏有较大的损害,可引起血尿、蛋白尿等,另外,它们对脑膜或神经组织的刺激也较大。因此,婴儿也要慎用。

  (8)磺胺类。

  主要有磺胺甲恶唑等。它们对婴儿的肾脏和造血系统有一定的影响。

  ▶宝宝感冒一定要服抗生素吗

  宝宝感冒家长总是要用些抗生素,这样合理么?

  儿童患了病毒性感冒以后一般不需要服用抗生素,只要加强护理,适当休息,多喝开水,食用易消化的饮食,通常会很快恢复健康。引起感冒的病原体主要是病毒,病毒的种类很多,而且十分容易发生变异,所以儿童对感冒一般没有免疫力,体质和抵抗力较弱的儿童,反复发生感冒的可能性就更大。如果感冒合并了细菌性感染,表现为高热不退,呼吸急促,咳脓痰等,这时应到医院就诊,一般需应用足量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儿童患了感冒后一般不需要服用抗菌药物,可选用一些抗病毒药物,常用的有:

  (1)吗啉胍(病毒灵),服用量按每日每公斤体重10毫克,分3次口服。

  (2)板蓝根冲剂,每次半袋,每日3次,白开水冲服。

  (3)金刚烷胺,每片0.1克,小儿用量按年龄折算,允许连续服药时间为3~5日,最长不可超过10日。

  (4)抗病毒口服液,每次半瓶,每日3次。

  (5)抗感解毒冲剂,每次半袋,每日3次,白开水冲服。同时加强护理,适当休息,多喝开水,给予易消化的饮食,通常会很快恢复健康。

  儿童感冒时使用抗生素的指征主要有:

  (1)服用抗病毒药物后仍不退热。

  (2)有明确的并发感染指征,如细菌培养有病原菌。

  (3)防止6月以下月龄婴儿发生继发性细菌感染。

  (4)血象检查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

  (5)经常患扁桃体炎者。

  (6)出现气管炎(咳嗽、脓痰)或肺炎征象者。

  应用抗病毒药、退热药、抗生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剂量不得过大,服用时间不应太久。

  (2)多喝开水,促进药物的吸收与排泄。

  (3)3岁以下小儿肝肾尚未发育成熟,应注意选择肝肾毒性小的药物,不宜使用对乙酰氨基酚。

  (4)小儿本人或其家族有解热类药物过敏史者,勿用退热药。

  ▶宝宝感冒用药有哪些注意事项

  宝宝免疫力低下,经常感冒,用药有哪些注意事项?

  感冒主要是由病毒感染引起,一般来说不宜应用抗生素。一旦出现中耳炎、气管炎等并发症,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增高,提示可能有细菌感染发生,如此时方可应用抗生素。此外,对怀疑有细菌感染的年幼体弱儿及重症患儿,也要应用抗生素治疗。

  感冒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其突出的症状是发热,而且常为高热,甚至出现高热抽风。由于感冒主要是由病毒感染引起,一般来说不宜应用抗生素,因为抗生素主要对细菌感染起作用,对病毒感染无效,既不能缩短小儿感冒的病程,也不能预防其并发症。但是,如感冒久治不愈,就有可能发展为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那么,究竟什么时候才能使用抗生素呢?

  小儿感冒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中耳炎、副鼻窦炎、气管炎、肺炎等,一旦出现上述并发症,提示可能有细菌感染发生,如血常规检查提示白细胞增高,此时方可应用抗生素。此外,对怀疑有细菌感染的年幼体弱儿及重症患儿,也要应用抗生素治疗。

  需提醒家长注意的是,抗生素一定要按疗程用药,不可用药后见病情有所好转,就停用了。这样往往会引起病情反复。滥用药物后患无穷,胡乱服用抗生素更是危害身体健康。感冒发热时要根据病情的变化,以及治疗是否需要,来决定是否应用抗生素,以及抗生素的种类、剂型、剂量。切不可给孩子擅自乱用抗生素。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