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茸
松茸亦称松蕈、合菌、台菌、松口蘑、鸡丝菌(西藏)、松蘑(朝鲜族)、剥皮菌(丽江)、大脚菇(大理)、芋姆鲁(纳西族),属伞菌目,口蘑科,口蘑属。因该菌生于松林下,菌蕾如鹿茸,故名松茸。[1]
名称考证松茸一名始于我国,宋哲宗元佑年间(1082~1094),唐慎微著《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业已启用。宋代陈仁玉著的《菌谱》中称此菌为松蕈。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把松蕈列在香蕈条下,又称台蕈、合蕈。[1]
后小林义雄考证,认为松茸即松蕈,从外部形态来看,松茸与蜜环菌属的菌类很近似,因此,早期的真菌学家都把它放在蜜环菌属,称松蜜环菌。后来,R.singer(1949)根据其孢子壁无淀粉反应和菌丝缺乏锁状联合等特征,认为它与蜜环菌属有一定的区别,因而将松茸列于口蘑属,命名为Tricholoma matsutake(S. Ito et Imai)Sing 。[1]
分类与分布松茸在现代真菌分类系统中隶属于担子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目,口蘑科,口蘑属,口蘑亚属,原发组,具环族,是一个较为自然的类群。[1]
迄今为止,全球共报道松茸类有15种1变种,这些种的共同特征是菌柄具有膜质菌环。松茸类的15个种是夏口蘑、假松茸、欧洲松茸、黄褐口蘑、松茸、美洲松茸、黄褶口蘑、青冈蕈、粗壮口蘑、蜜环口蘑、油口蘑、紫盖口蘑、灰褐纹口蘑、棕灰口蘑、皂昧口蘑,1变种是松茸台湾变种。[1]
松茸类在我国记载的有5种1变种,分布在我国的5个种是松茸、黄褐口蘑、假松茸、青冈蕈、粗壮口蘑;1变种是台湾松茸变种。松茸在国外主要分布于日本、朝鲜、美国、加拿大和北欧国家。在我国松茸分布于辽宁、黑龙江(牡丹江地区)、吉林、安徽、台湾、四川、甘肃、山西、贵州、云南、广西、西藏、福建、台湾等省区,主产区为东北地区和云南。[1]
其中,黄褐口蘑主要分布于我国四川的西昌、峨眉山,吉林、辽宁、西藏等省区也有分布;假松茸主要分布于我国四川的西昌、雅江,云南的维西及河南等地;青冈蕈主要分布于四川的阿坝、小金、雅江,云南、西藏等省区也有分布;粗壮口蘑主要分布于我国云南的丽江,四川的茂文及陕西等地;台湾松茸变种主要分布在福建和台湾。[1]
濒临灭绝在自然界里,所有生物体之间以及生物圈和地理环境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微妙网络关系,任何网络间片段的断裂或消失都会影响整体。影响松茸类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诸因素中,植被群落的自然演替 、松茸类与之共生树种的退化乃至消失均会造成松茸 类生存环境条件的不适或恶化。[3]
导致松茸类真菌自然生物量下降或消失的直接原因是连续数年的大片剃光头式地砍伐和严重火灾造成与之共生树种的骤然消失,以及随后放牧牛羊啃食、践踏等活动使得松茸类与之共生的松栎树种受到极度破坏,土壤板结进一步干燥,有机腐殖质大量流失,光辐射增强,紫外线在光谱中的比例提高,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那些地下菌丝分布较浅的菌丝生长;而分布在我国的种大多数其地下菌丝分布较浅,故其受光的抑制率增大。[3]
人类活动影响松茸类生存的第二个因素是掠夺式的采集方法
掠夺性的采集方法是:
①年复一年地连续采集以及不论子实体大小及成熟度一律采之;
②粗放的采集方法,即刨掘子实体时连地下菌丝一并拖出地面,抛散在地表或是掘菇后残留的菇坑井未复士掩平。[3]
笔者在我国西南(云南西北部、四川西部)多次考察期间,看到采菇后残留的菇坑多深达4~16cm。这样致使地下菌丝体暴露在空气中死亡。就我国分布的松茸种地下菌丝分布浅而言,其地下菌丝的受破坏程度就更为严重,使有序的地下菌丝受到严重的影响而难以恢复,必然使盛产松茸类的地区或地段处于无源之水、竭泽而鱼的境地。[3]
生物资源合理利用与有效保护随着人口的增长,人类经济活动的不断加剧,国际市场对松茸类的需求不断增加,作为我国出口野生菌最大的松茸类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以我国四川木里县为例,1988年仅一县年收购量达200t以上,而1995年已减少到不足以收售的程度(据该县林业局提供)。我们不能图一时之利而不顾松茸类在我国盛产地日趋渐少的事实。[3]
生物多样性包括松茸群的物种、遗传及生态多样性的研究,持续合理利用与有效保护研究亟待加强、刻不容缓。这对于一个既是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国家,又是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的国家之一的我国更显必要和紧迫。物种灭亡虽然是一种客观的自然现象,然而这种由于人类活动需求的增加而加剧了物种和自然产量的锐减是可以由人类的自身努力加以遏制和缓减的。[3]
为使松茸群切实得以保护和持续利用,建议: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已远远超出单纯性的生物学范畴,我们应使松茸类产地及其它地区的公民得到教育,都来保护这一珍贵资源。国家与地方政府应在松茸主要分布区建立特种生物自然保护区,这是较为有效的保护措施。除此之外,应积极研究高新技术将它们的基因、细胞、组织长期保存,以备将来用以挽救可能灭绝的命运。[3]
为了缓减国家财政,诱导菇农资源责任心,可通过对采集、收售松茸类的企业和个人征收“(松茸)资源更新补偿税(费)”,同时也可遏制那些掠夺性采集行为,减轻对野生资源的压力。严禁连“根”(地下菌丝)刨的采集方法,应有选择性地采集,采后必须复土掩平、踏实以保护地下菌丝体正常有序的生长和发育。[3]
林业部门应采取间伐与育苗造林相结合,严禁剃光头式砍伐,还应逐步实施松、栎树种植树造林时配以松茸类菌种土,在自然松、栎林林地人工接种松茸类菌种以保持一定的菌丝量,以利恢复地下菌丝的生存繁衍。实施人工、半人工栽培,建立生产与试验研究基地,改变无序、无组织的采收状况。山区农民可在承包的荒山荒坡自栽、自管、自受益,这样才能调动两个积极性,达到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即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同时又可促进林业的发展,增加森林覆盖率,改善、提高人类生存环境条件。[3]
营养成分松茸是一种名贵的野生食用菌。此菌在日本被视为菇中之珍品,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特殊的药用效果,具有强身、易肠健胃、止痛、理气化痰、驱虫等作用。松茸子实体中除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B2、C及PP等物质外,还含有激素、松茸聚糖、甘露醇、松茸醇、异松茸醇等活性成分。[1]
药理作用现代医学临床实验表明,松茸具有治疗糖尿病和抑制癌细胞增殖的特殊功能。日本的千原吴郎(1969)的实验表明,其子实体热水提取物(松茸多糖类物质)对小白鼠肉瘤S-180的抑制率高达91.8%,对艾氏腹水癌的抑制率为70%。[1]
松茸中含有多糖、甾体、皂甙、蒽醌类、酚类、鞣质、生物碱、香豆素、萜类酯化合物、油脂、三萜、甾醇、8种必需氨基酸和维生素等。据文献记载 ,松茸还具有抗肿瘤、抗突变、抗辐射、抗菌、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延年益寿、保肝、强身、补肾壮阳、益肠胃、理气、化痰和驱虫等功效。[1][2]
野生与人工由于松茸的生长需要独特的环境和气候条件 ,到目前为止 ,还不能进行完全人工栽培 ,只实现了半人工栽培,属于国家二级濒危保护物种 ,是世界上珍贵的天然野生药用菌。[2]
什么人更适合吃松茸?被日本称为“食用菌之王 ”的松茸是具有肉质子实体的大型真菌 ,不仅可以作为可口美味的菜肴 ,而且具有多种保健和药用价值。大多数人都可食用,但以下人群更适合:
1.老年人
松茸含有松茸多糖和氨基酸,可以调节人体免疫力,老年人胃动力不好、抵抗力差,食用松茸可以提高营养物质的吸收,同时延缓衰老,降低三高。
2.三高人群
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高的人可多吃松茸,正因为松茸中含有植物蛋白、氨基酸以及多种微量元素,对身体极好,尤其针对三高人群,有降血压、降血脂以及降低胆固醇的效果。
3.术后人群
手术后的患者一般身体很虚弱,体内严重缺乏蛋白、抵抗力下降,因此要进补,可以多吃松茸,起到快速恢复的作用。
4.癌症患者
现代医学临床实验表明,松茸具有治疗糖尿病和抑制癌细胞增殖的特殊功能。
5.亚健康男性
很多中年男性,生活工作压力大,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的状态,食用松茸可以改善精力不足、睡眠差、虚弱体累等症状。
6.爱美女性
经常吃松茸,可以改善肌肤,增强皮肤弹性。因为松茸可以保持肌肤中的水分子流失减缓,调理内分泌,由内而外地给女性带来美丽年轻的肌肤。
此外松茸作为一种名贵的野生食用菌,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特殊的药用效果,不仅可以作为可口美味的菜肴 ,而且具有多种保健和药用价值。[1]
参考资料:
[1] 周选围. 松茸资源研究概况[J]. 食用菌学报, 2002(01)50-56.
[2] 廖丽娟, 金光洙. 松茸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0, 29(001):12-14.
[3] 刘培贵, 袁明生, 王向华. 松茸群生物资源及其合理利用与有效保护[J]. 自然资源学报, 1999, 14(003):245-252.
在此对以上参考文献中的作者们表示感谢!
本文为“拾菌人家”原创,如需转载,请留言联系。
声明:文中对于生物多样性与生物资源合理利用与有效保护仅代表是个人的一些思考与总结,思想与文字仅代表个人观点,如有不对,请您谅解与指点!
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对该作者表示感谢,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删除。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