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银子”(茶化石、金不换)的生产线严格保密,车间运作不透明,外人难以踏入。
西双版纳的茶友林子说曾有一次路过厂区,闻到浓烈的糯米香,好奇心驱使他想进去探个究竟,结果被充满敌意的守卫拒之门外,令人更加怀疑。
就连云南白药这样的国家机密制药车间,都已开放生产参观线,“碎 银子”的生产显得越发神秘。他们掖着多少不可告人的秘密,你我无从知晓。
对“碎银子”研究颇深的茶行业资深人士陈总多次提到“碎银子”,他的原话如下:
”在勐海开茶厂多年的茶商L总,去年接到好几次推销电话或者微信添加好友,推销一种叫缓凝剂的,并说明了是使用在碎银子制作领域的,百度了一下,‘缓凝剂’一类工业化学药品,原来是使用于混泥土领域的,从多年喝茶的常识和经验上看,不论多少吨位的紧压度,都能泡开,唯独碎银子是无法泡开的,如果说没有添加粘合剂- -类东西,而且能规则成型的,从操作上看是不成立的。”泉海茶厂也做了很多碎银子,其老板还打造成了”第二代熟茶大师”,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制毒贩毒”者竟然也能成为大师!
上面说了那些,也许还有人不知道碎银子到底是什么?
普洱熟茶渥堆发酵时,翻动茶叶时,果胶流到茶叶底部,让底部茶叶粘贴在一起,形成难以解开的一块块茶—————碎银子
首先,碎银子在近几年受到很多人的欢迎,它确实也存在着一些优点,比如方便储存、携带,口感不错等等。同时它也有一些被忽悠的一些因素,比如它的泡泡上面的光环是:“金不换”、“宁喝一两碎银子,不喝十斤普洱茶”、“古代茶马古道上当银子用”、“养胃”、“减肥”、“降三高”……
看了这些名头,我身体有些颤抖,容我先平复一下心情。
我先说一下碎银子的父亲——普洱熟茶。一开头就要甩“古代茶马古道上当银子用”这泡泡一巴掌,先把这个打碎。不好意思,古代没有现在的熟茶概念,熟茶的儿子当然也出生在现代。
普洱茶在古代都是生茶,所谓普洱茶可以长期储存,越存越香的说法,实际上是生茶在长期储存过程中,与自然的空气适当接触后,进行缓慢的发酵,慢慢发酵的成分越来越多,口感就由生茶浓烈的苦、涩、回甘,慢慢向绵柔、醇厚的方向转变,汤色也由原来的金黄慢慢变成红褐色,当发酵到几年十几年后,原来生茶的苦涩感觉基本就很淡了,这样更加适合大众人群的口感,所以就有了“越存越香”的说法,应该说,这个属于不同“香型”的变化,所以这观点一定程度上是正确的。
生、熟茶特点对比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普洱转化时间的要求,一部分业内人士开始研究加快普洱转化这一过程,直到1975年普洱渥堆发酵技术获得突破性成功,从此有了现代意义上的普洱熟茶。理论上说,熟茶的生产过程,就是在模仿以往生茶十几年几十年时间的转化过程。
你看,我扯了半天说了很多事情,还没扯到碎银子上,这其实说明了,这么长久的历史和相对复杂的产品、市场里面,有很多文章可以做,很多概念可以炒作,于是,在今天“碎银子”这一本来普通的产品就开始被炒火了。
碎银子的产生,跟传统的“老茶头”近似。稍等,我又要先说一下老茶头。在熟茶的生产过程中,有一部分茶由于发酵时分泌出一些较粘稠的果胶,再加上大量的茶一起发酵,在下面的那一部分会承受一些重量,于是就把那些果胶含量大的茶叶紧压,粘结在一起,变成一些疙瘩,这就形成了“老茶头”。老茶头与其他熟茶相比,茶内质会更加丰富,所以口感更好。
老茶头
碎银子,其实就是模拟了老茶头的形成,只不过是人工刻意的来紧压。“糯香碎银子”是人工增加了糯香草以取其味,也没啥科技含量。
从上述的生产过程中看,没有哪一个环节能够使碎银子产生那么多的光环。所谓“金不换”的说法,我家还有好多碎银子产品,欢迎你拿金子来换。“古代茶马古道上当银子用”,我都不想笑了,因为这说法这么的令人感到悲哀。“宁喝……不喝……”
不能直接否定碎银子就不是好茶,良心商家还是有的,但是总有好多唯利是图的黑心人,制造不良茶叶,害人利己。喝茶需谨慎,尤其这种存在争议的茶。
最后欢迎各位留言交流,也可以私信我,共同学习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