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血压诊断标准终于也下调到了SBP(收缩压)≥130 mmHg和/或DBP(舒张压)≥80 mmHg。
2022年11月13日上午,《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2022版)发布会于线上举行,
《指南》同步在线预发表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上。
与2018版《指南》相比,本指南进行了重大调整,其中高血压诊断标准由2018版的SBP(收缩压)≥140 mmHg和/或DBP(舒张压)≥90 mmHg,下调到了SBP(收缩压)≥130 mmHg和/或DBP(舒张压)≥80 mmHg。
之所以说是“重大”调整,是因为,这是继1977年确定SBP≥160 mmHg和/或DBP≥95 mmHg为高血压诊断标准,1997年下调到SBP≥140 mmHg和/或DBP≥90 mmHg后的第3次里程碑性的重要调整。
之所以说“终于”,是因为,下调后高血压诊断标准基本上与美国2017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制定的2017版高血压指南保持了一致。
早在2018版《指南》联袂欧洲2018版指南首次没有跟随“美国指南”后,我就曾说过,“中国指南”和“欧洲指南”迟早也会跟随“美国指南”调整,并保持一致。
理由很简单,“美国指南”并不是美国人的指南,而是在审查了全球相关研究证据后基于循证医学原则得出的结论。
中国和欧洲在当时之所以历史性的第一次没有“跟随”,是因为对当时一些研究证据尚没有完全认可。
与普通人相关的问题由于指南很大部分内容面向的是专业医生,其中很多内容跟普通人距离较远。这里,我们仅就与普通人更应该关注的内容做一个简要介绍:
1.
• 新指南推荐将我国成人高血压的诊断界值由SBP≥140 mmHg和/或DBP≥90 mmHg下调至SBP≥130 mmHg和/或DBP≥80 mmHg。
调整的理由是,证据显示,在18岁及以上成人中,SBP130~139 mmHg和/或DBP80~89 mmHg人群的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风险升高30%~90%。
同时,另有证据表明,在18岁及以上成人中,对于SBP130~139 mmHg和/或DBP80~89 mmHg的人群进行降压药物治疗可显著降低心血管病风险,SBP每降低5 mmHg心血管病风险降低11%。
全国调查数据又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中,SBP130~139 mmHg和/或DBP80~89 mmHg的人群占比达到了23.2%,总人数接近近2.43亿。
这意味着,按照原来的高血压标准,势必将2亿多人口置于高血压侵害中;相反,调整标准可以提高这些人高血压的知晓率和控制率,从而大幅度降低由此带来的潜在健康损害,符合医学上的成本效益。
2.
• 推荐我国成人高血压患者按血压水平分为1级(SBP130~139 mmHg和/或DBP80~89 mmHg)和2级(SBP≥140 mmHg和/或DBP≥90 mmHg)。
2018版指南中高血压分级复杂,不利于血压控制指导:
而高血压分级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个是评估心血管病危险分层,另一个是启动降压药物治疗的血压阈值、降压药物治疗策略以及降压安全性。
大量研究证据表明,SBP≥140 mmHg和/或DBP≥90 mmHg者,10年心血管病累积发病风险就可达15%,已经是很高的水平这些患者已经属于心血管病高危人群。
同时,世界上绝大多数指南都推荐SBP≥140 mmHg和/或DBP≥90 mmHg就开始启动降压药物治疗;SBP130~139 mmHg和/或DBP 80~89 mmHg的患者,当伴有临床合并症或心血管病高危因素时才需要启动降压药物治疗。
基于此,将高血压分级由原来的3级简化为2级,与美国指南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