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新出高血压新标,高血压最怕三种茶

首页 > 健康 > 作者:YD1662022-11-29 16:11:44

3.

简化了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分为高危和非高危两组。

• 高危患者:(1)SBP≥140 mmHg和/或DBP≥90 mmHg者;(2)SBP130~139 mmHg和/或DBP80~89 mmHg伴临床合并症、靶器官损害或≥3个心血管危险因素者。

• 非高危患者:SBP130~139 mmHg和/或DBP 80~89 mmHg且未达到上述高危标准者。

这种分层主要是用来指导医生决定治疗时机。

对于普通人来说,我们只需要知道,如果你的情况属于“高危”,就需要更加积极地寻求治疗,并对血压进行更严格的控制,丝毫马虎不得。

4.

2022新出高血压新标,高血压最怕三种茶(5)

• 推荐成人使用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

• 测量方法:

(1)测量血压前安静休息3~5 min,测量时坐在带有靠背的椅子上,双足平放于地面,两腿勿交叉。上臂平放于桌面,血压计袖带中心保持同心脏水平。

(2)选择合适的袖带(气囊长度为臂围的75%~100%,宽度为臂围的37%~50%,袖带气囊宽12 cm、长22~26 cm可满足大多数成人)进行血压测量,上臂围>42 cm者可选择腕式电子血压计。

(3)测量血压的上臂应充分暴露或只覆盖单层衣物(勿挽袖子),袖带下缘置于肘窝上方2~3 cm。

(4)每次测量血压至少获得2次血压读数,每次间隔1~2 min,取2次读数的平均值;若第1次与第2次血压读数的差值>10 mmHg,建议测量第3次,取后2次血压读数的平均值。首次测量血压时应测量双上臂血压,以血压高的一侧为准。

(5)推荐心房颤动(房颤)患者采用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每次测量至少获得3次血压读数,取3次血压读数的平均值。

目前血压计的种类繁多,很多人对选择哪种血压计存在认识误区。

不管你原先的认知如何,目前国际上主要机构都推荐使用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尤其是自己在家测量。

同时,由于很多因素对血压测量值都有可能产生干扰,因此,应该严格遵照上面的推荐方法进行测量。

这里,我多说一句,每次测量最好测3回,头一回的数据不要,后两回的数据取均值作为最终的测量值,会更准确一些。

5.

应结合诊室(医生、护士)血压测量值和家庭(自己)血压测量值来确定血压水平。

临床上不能仅凭单次门诊的血压测量值诊断高血压。因为,血压极其容易受情绪的影响,对于多数人来说,接受医疗操作,哪怕时血压测量这种简单的操作都难免受影响,测量值往往偏高,被称为“白大褂高血压”。

相反,自己在家测量的血压数值往往更接近真实水平。

因此,诊断高血压应该结合以上两种血压值进行判断。

6.

在家自测血压什么时候为好?

• 建议每天早、晚各测量1次血压;每次测量至少连续获取2次血压读数,每次读数间隔1~2 min,取2次读数的平均值,若第1、2次血压读数的差值>10 mmHg,则建议测量第3次,取后2次读数平均值;测量血压前30 min避免剧烈运动、饮酒、喝含咖啡因的饮料以及吸烟;在每次测量之前,安静休息3~5 min。

• 推荐早上在服药前、早餐前、排空膀胱后测量血压。

• 建议晚上在晚餐前测量血压,条件不允许时建议在睡前1 h内测量。

• 初诊或血压未控制的患者,推荐每周至少连续3 d进行自测。

• 血压控制良好的患者,建议每周进行1~2 d的自测。

7.

• 建议所有高血压患者均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饮食干预、运动干预、减压干预、减重干预、戒烟限酒和综合生活方式干预。

对于血压升高不严重的人,上述非药物措施就有可能将血压控制在140/90,乃至130/80以下,则可以免于药物治疗。

即使是需要降压药治疗的人,非药物措施也有助于血压的控制,是高血压治疗的基石。

血压控制的非药物措施,具体推荐如下:

2022新出高血压新标,高血压最怕三种茶(6)

8.

2022新出高血压新标,高血压最怕三种茶(7)

建议高血压患者减少钠摄入,使用低钠盐替代普通食盐。

具体推荐如下:

• 推荐中国高血压患者应用低钠盐替代普通食盐。

• 推荐钠摄入量减少至2 000 mg/d(约5 g食盐)以下。

• 建议钾摄入目标为3 500~4 700 mg/d。

钠摄入过多和钾摄入不足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适度减少钠摄入及增加钾摄入可有效降低血压。

我国人是世界上“口味最重”,食盐摄入最多的人群,平均膳食钠盐摄入量约为10.5 g/d,高出每天5克推荐量的1倍以上,因而减盐的“任务”更为艰巨。

钾可以通过吃水果和蔬菜补充。如果水果蔬菜摄入不足,那么,选择添加氯化钾的低钠盐来替代普通食盐,可以在减盐(钠)的同时补充钾,可谓一举两得。

9.

何时开始降压治疗?

• 推荐心血管危险分层为高危的患者立即启动降压药物治疗,包括如下3种情况:

SBP≥140 mmHg和/或DBP≥90 mmHg,推荐立即启动降压药物治疗;

SBP130~139 mmHg和/或DBP80~89 mmHg伴临床合并症,推荐启动降压药物治疗;

(3)SBP130~139 mmHg和/或DBP80~89 mmHg伴靶器官损害(GPS)或≥3个心血管危险因素,可以启动降压药物治疗。

• 心血管危险分层为非高危即SBP130~139 mmHg和/或DBP 80~89 mmHg的患者,伴0~2个心血管危险因素,可进行3~6个月的生活方式干预,若SBP仍≥130 mmHg和/或DBP≥80 mmHg,可考虑启动降压药物治疗。

10.

降压治疗将血压控制在多少合适?

这个问题有点复杂,具体来说,

• 建议无临床合并症、年龄<65岁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目标值为<130/80 mmHg。

• 对于高血压合并房颤的患者,建议血压控制目标值为<130/80 mmHg。

• 对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建议血压控制目标值为<130/80 mmHg。

• 建议高血压合并射血分数降低(有心功能不全)以及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患者血压控制目标值为< 130/80 mmHg。

• 对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建议血压控制目标值为SBP<130 mmHg和DBP<80 mmHg。

• 对于65~79岁的高血压患者,建议血压控制目标值为<130/80 mmHg。

• 对于≥80岁的高血压患者,建议首先将SBP降至<140 mmHg,如能耐受可降至<130 mmHg。

• 对于高血压合并急性出血性卒中患者,建议急性期进行降压治疗并将SBP控制在130~140 mmHg。

• 对于高血压合并急性缺血性卒中(脑梗)患者,未进行静脉溶栓及血管内治疗的,建议SBP≥220 mmHg和/或DBP≥120 mmHg启动降压治疗。

对于拟进行静脉溶栓及EVT的AIS患者,建议在治疗前控制血压≤185/110 mmHg。

• 推荐高血压合并病情稳定的卒中患者血压控制目标值为<130/80 mmHg,以预防卒中复发。

总之,一句话,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血压控制目标为<130/80 mmHg。

这是本版指南另一个重大的调整之一。

11.

• 建议无临床合并症、年龄<65岁的高血压患者在4周内降血压控制到达标水平。

不要看到血压高了,就着急忙慌一下子降到正常水平。事实上,血压波动频繁和幅度大,都可能产生更明显危害。因此,降压需要慢慢来。

12.

用什么降压药最好?

降压药至少有6大类,不同人对不同类型,甚至品种降压药的敏感性和反应不同。具体到每一个病人,需要医生进行综合评估和试验性治疗来决定和调整治疗方案。

病人需要负责的是不要擅自停药,改变使用药物的品种和用法。

13.

什么是样的高血压最危险?如何处置?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指南具体推荐如下:

• 对存在血压显著升高(SBP>180 mmHg和/或DBP>120 mmHg)的高血压患者,建议尽快评估是否存在新出现的、进行性加重的靶器官功能损害。

• 对合并新出现的、进行性加重的靶器官损害的高血压患者,建议收入急诊抢救室或监护室治疗,并持续监测血压与靶器官损害状况,同时给予静脉降压药物治疗。

• 高血压急症的急性期降压原则:建议在保证充分器官灌注的前提下,分阶段将血压降至相对安全的范围(治疗的第1个小时内SBP的降低幅度不超过治疗前水平的25%;如病情稳定,在随后的2~6 h内将血压降至160/100 mmHg左右;此后在24~48 h内逐步将血压降至目标水平);降压幅度和速度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个体化制定和调整。

• 对存在严重合并症(如严重先兆子痫或子痫、嗜铬细胞瘤危象等)的高血压急症患者,建议在治疗的第1个小时内将SBP降至140 mmHg以下。

• 对于合并主动脉夹层的高血压急症患者,在耐受的情况下,建议在1 h内将SBP降至110~120 mmHg,同时心率控制在<60 次/min。

这里,我用通俗一些的话简单说,就是:

只要发现SBP>180 mmHg和/或DBP>120 mmHg,就是危险的,作为普通人,最好的选择是,尽快找人把自己送进医院,接受医生评估和治疗。

记住,要让别人送,或者拨打120,不要自己往医院里跑。

需要高度警惕的是,如果你本来患有冠心病,脑出血或脑梗塞,或者肾功能不好,一旦发现SBP>180 mmHg和/或DBP>120 mmHg,这叫“高血压危象”,唯一正确的选择是,拨打120 。

14.

对于一些难以控制的高血压,特别是年轻人严重的高血压,需要警惕“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即是由身患的疾病引发的高血压,需要到医院接受检查,找出导致继发性高血压的潜在疾病,并进行治疗。

多数继发性高血压只要去除原发病是可以治愈的。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