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完周边,游戏本身的素质才是玩家们最关心的。《如龙5》的画面表现力在PS3游戏里并不算突出,实际上每一代系列作在同期游戏里也只能算中上水平。游戏引擎还是那一个,动作体系还是那一套,只不过更加多样化。可移动场景首次达到5个,它们是福冈永洲街、大阪苍天堀、札幌月见野、东京神室町、名古屋锦荣町,分别对应的是5个角色剧情所在场所,桐生一马——永州街、秋山\遥——苍天堀、冴岛——月见野、品田——锦荣町、角色汇合——东京神室町。从系列玩过来的玩家觉得这是喜闻乐见的事,有了更多逛街的理由。
剧情时间发生在4代的2年后,岁月使桐生两鬓有些斑白,眼眶轮廓更深,面部刻画更坚毅。秋山变化不大,冴岛变化很大,以前一直觉得他是个不修边幅形象,肌肉兄贵造型,却还梳了一个中分,这次以小光头亮相,清爽不少,品田是新角色,造型和配音都很屌丝,属于丢进人海里就找不到的普通小市民,在剧情设定上,他也是真正唯一一个跟极道几乎没关系的人物,为了讲述圆梦这个主题,品田的剧情被强行塞了进来。在本作中,遥成长为16岁的妙龄少女,而桐生一马更是充当了一个父亲的角色,他带着遥隐居到永州这个偏远的小城,两人之间的感情比系列任何一代都更像父女,以此为切入点,剧情正是这样把桐生推到风口浪尖。其实作为一个系列老玩家,对这样的剧情是很不待见的,完全没了初代的热血定义,各方面设定更偏向3代,可以说3代是分水岭吧,5代在3代的基础上优化、细化,连结局情节都是3代的桥段。3代说的是桐生为了孤儿院大闹黑涩会,5代说的是桐生为了让遥茁壮成长做了父亲该做的事。可以这么说,正传系列剧情走向越来越生活化,这也是唯一令人遗憾的地方,曾经玩《如龙》感觉有很多可以大义凛然去做的事,现在战斗的理由却那么牵强。
玩法上更倾向于“沙箱”风格,狩猎、开出租,演艺生涯等内容极大拓展了游戏可玩性,似乎那年流行的也正是沙箱玩法,很多大作多多少少具备这样丰富的细节,再加上原有的任务系统、小游戏大全,这款游戏首次让人感觉成为了完全体。
系列前传·查缺补漏——《如龙0》
跟它的编号一样,剧情发生在1代之前。个人认为这款作品的出现有查缺补漏的意味,1代驰星周写的剧本已经是标杆,换了横山后,一些细节在后续作品里被修改,导致前后不搭,这就是自打脸,还打得很开心。玩家们可就不干了,拿1代剧本来各种嘲讽横山,所以0的存在就是官方版的“正名”。0分为两个主题,一是桐生线,二是真岛线,单从剧本来看没什么问题,这是他们成名之前的所作所为,很底层,更多的是让玩家们感受二人成名前的辛酸路,真岛感情戏为主,桐生成名戏为主。广告做的再好,说来说去还是偏离了极道的人间悲喜,更像一部普通的肥皂剧,毕竟这时候的两个人都还是非常年轻的毛头小子,没有担当重任。所以,真岛的感情戏各位看官满意吗?
出到《如龙0》的时候,横山昌义已经是轻车驾熟——我们看到的游戏和名越、驰星周当初设定的具有人情味的极道越来越远。虽然横山这人颇有争议,但是脚本设计还是值得肯定的,不过很多时候玩家对《如龙》不爽的地方都怪罪到了横山头上,背锅的最佳人选。提起《如龙》先想到名越,再想到横山,前者不用多费口舌,后者完全是被黑出名。当初刚开始做《如龙》的时候,并没进行实地调查,做出来的东西和实际不符,完全被驰星周教做人,痛定思痛后才有了我们能看到的以现实世界为背景的如龙,这也算是一段小插曲吧。
从系统看,《如龙0》发售在维新之后,战斗风格受到影响非常之大,谁都没有想到外传性质的作品尝试创新的点子最后用在了正统作品里,当时的玩家声浪也是褒贬不一,还加入了房地产经营这种模拟要素,这倒是跟所处的80年代纸醉金迷的氛围很契合,游戏可玩性提高了不少。
结 尾
那些外传作品,因为时代、人物、剧情都跟正传没有太多联系,完全可以看成独立的作品,在此就不多费篇幅。从一个《如龙》系列粉丝角度来看,都是好玩的游戏,很多创新点用在了外传上,因为是相对独立的作品,没有任何剧本上的束缚,更像是一部部《如龙》风格的时代剧。
《如龙》系列名声响、口碑好,为何玩的人却始终不多?这要从《如龙》当年的品牌定位来看。2005年,在PS2处于生命周期末尾的阶段,SEGA成功创造了如龙1代230万销量的好成绩,这款全新原创游戏宣传口号是“献给过去曾经爱着游戏,现在仍然抱有游戏热情的大人们”。游戏的主角是极道社会中,年纪接近40的桐生一马,这个设定跟那些拯救世界年纪不超过20岁的日式游戏主角们背道而驰,有着这样的人设,剧本编写需要高超的演绎能力才能诠释出角色魅力,于是游戏中充斥着“大人们”才会关注的元素——权利、金钱、女人、义气,而这些,又被限制在“日本本土”这个地域上,整体设定非常成人化、地域化,导致游戏受众群体只是那一小撮玩家。当年这个系列难以成为国际大品牌,SEGA的标致——刺猬索尼克经典形象远比如龙更深入人心。那么现在、将来会如何呢?时间会给出答案。
《如龙》历代作品发售时间表
2005 《如龙》
2006 《如龙2》
2008 《如龙:见参》
2009 《如龙3》
2010 《如龙4:传说的继承者》《黑豹:如龙新章》
2011 《如龙:终焉》
2012 《如龙5:圆梦者》《如龙1 2HD》《黑豹2:如龙阿修罗篇》
2013 Wii U《如龙1 2HD》
2014 《如龙:维新》
2015《如龙0:誓言之地》
2016 《如龙:极》《如龙6:命之诗》
*本篇文章有一部分内容笔者曾在A9VG论坛里发过,借着《如龙6》发售的东风,重新梳理一次系列正统0~5代作品
*图片来自官网与网络
长按指纹,下载A9VG手机客户端,看更多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