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日报与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合办
时值伏天,我省多地降雨频繁,很多读者发觉气候相比往年潮湿闷热。都说热在三伏,也养在三伏,在这样的湿热天气里,该如何“养”,又该注意哪些事情呢?
赵金祥:中医内科博士,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传统诊疗中心主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药膳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省针灸协会针药结合委员会主任委员。
气候湿热易诱发湿热证
2017年在干支纪年法里是丁酉年,根据中医学五运六气理论,今年为木运不及之年,气温偏热偏燥。但是四之气,7月21日至9月20日,主太阴湿土,客气太阳寒水;寒湿加作于上一气的燥火,从而形成独特的湿热气候。
这时如果四之气受初之气太阴湿土的抑制,就会水郁而不发,湿而热蒸,湿热弥漫于四野,又易受寒水之气,从而造成人体肝、脾、胃功能失调,易患疟疾、痢疾、洞泄等疾病。还容易诱发湿热证,主要有感冒引起的湿热证、脾胃湿热证、风湿病湿热证等。
“三高”人群要注意在湿热天气中,身体为了散热,体表血管会扩张,更多的血液循环到体表,心脏、大脑等器官的供血相对就少了。同时,气温升高,心跳、血流速度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所以,高温天气下,心脏病、高血压患者比较难受,会感觉胸闷、喘不过气。由于人体出汗较多,血液黏稠度增高,如果没有及时补充水分,血液黏稠度就会更高,更容易发生心梗或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