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有个盆友在后台问小蜜有没有关于脾经的文章,十二经络的东西都想看看~这个可以有!
脾经在哪儿?
足太阴脾经从大趾末端隐白开始,沿大趾内侧赤白肉际,经第一蹠骨小头后的太白,向上到内踝前边的商丘,再上行于胫骨内侧后,在内踝上8寸处交出到足厥阴肝经之前,向上走在大腿内侧前缘,进入腹部,属脾脏,联络胃腑,向上贯穿膈肌,行于食道两旁,连系舌根,散布舌下;它的支脉,从胃部分出,通过横膈,流注心中,交于手少阴心经。
本经脉腧穴有:隐白、大都、太白、公孙、商丘、三阴交、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府舍、腹结、大横、腹哀、食窦、天溪、胸乡、周荣、大包,共42穴,左右各21穴。
脾有多重要?
足太阴脾经和脾脏相关,中医医学里所谓的脾脏,以现代医学而言,是指胰脏的功能;特别和胃有深厚的关系,两者相互影响,以完成消化机能。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运化是什么?就是帮助胃肠吸收,帮助把吸收到的食物消化掉,然后把脏东西推出去,糟粕的东西排到大肠去,把营养精微的物质吸收进来输送到血液,运化到全身各处。
脾还有另一个功能,「脾主统血」。脾是管运化的,如果一个人四肢冰凉,即血运化不到四肢去,脾的运化功能差,血液就循环不到末梢,就会出现头晕(血到不了头部)、脚寒(血到不了足部)、手麻(血到不了四肢)。
脾五行属土,而土性恶湿,故脾喜燥恶湿。《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有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身体内部的湿气主要是因为脾的运化不足,脾虚。如果脾的运化不足,就会出现腹部胀满,水湿停留而出现四肢及面部浮肿的状况。
若脾的功能正常,可以接纳一切寒热温良、酸苦甘辛。
如何疏通脾经?
脾经的循行时间在9点—11点,此时间按摩可以迅速增强人体的气血。
脾经的起始穴为隐白穴,此穴经常用艾灸的方法,用艾温灸一下,当烫了的时候赶紧挪开,不烫的时候再灸一下,反复地、忽远忽近地灸,可以治疗鼻出血、月经不调、痛经,有止血的疗效。
太白穴为脾经的原穴,经常揉太白穴,可通过脾来补肺,其健脾功效等同于山药薏米粥。
再往上走,有一个公孙穴,公孙穴在骨头边缘,比较游离,不在一个点上,直接按不太好按,这里教大家一个方法:用大拇指的内侧,轻轻往上一滑,有一个壳头儿把大拇指壳住了,此处就是公孙穴的位置了,再横着指一掐,就能找到该穴。
公孙穴有什么作用呢?它可以促进肠子蠕动,对治疗消化不良、肚胀效果非常明显。有时候吃撑了,喘不上气来,心脏就会觉得憋闷,这个时候就可以按公孙穴,按揉之后你就会感觉到肠子在蠕动,气在往下走,心脏空间大了,喘气自然就舒服了。
以上三穴找到以后,脾经的其他穴位就可以一带而过了。
脾经的其他穴位主要集中在小腿内侧的胫骨边缘,上面有三阴交穴、地机穴、阴陵泉穴,我们可以把这整条的小腿脾经按摩一遍,哪个穴位敏感就多按哪个穴位。经常按摩按摩小腿脾经,肥胖者可以变瘦,瘦者可以增胖。
如果懒得一个穴位一个穴位地按,这里还有一个敲打脾经的妙法——
坐姿:将一只脚的脚踝压在另一条大腿上的坐法,也就是架腿法。采用这种坐法利于对脾经的按摩。
拍打:拍打时要握空拳,用掌指关节端由上至下一路拍打下来,用力适中,对于大腿部位的脾经拍打时可稍用力。两只腿都要敲,每侧以敲打10分钟为好,敲打的时间自然是上午9:00~11:00之间,气血流注脾经之时。敲打的次数视自己的时间多少而定。
提示:现在很多人脾经不通,如果拍打的过程中发现痛点,表明脾经上有堵塞的地方,这时可以用点按的方法对其进行按揉,将淤堵的穴位打通,从而将整条脾经的气血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