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低血钙的发生是源于泌乳钙的需求急剧增加,当血钙浓度低于2.15mmol/L(8.6mg/dL),定义为亚临床低血钙。
成母牛在产后的10天内,约有50%-70%的牛只处于亚临床低血钙状态。此外,患有亚临床低血钙的奶牛更容易发生难产、子宫脱落、胎衣不下、子宫炎、真胃移位、乳房炎、酮病和脂肪肝。它们也更有可能出现产奶量低、早期淘汰和繁殖性能低的情况。
预防奶牛低血钙是泌乳周期成功的关键。
适宜的pH值
以前,我们讨论过预防低血钙的有效策略是采用阴离子产品,诱导代谢性酸环境,改善血液钙浓度的调节机制,动员骨钙,减少尿液钙排放,增加维生素D功能和消化道钙吸收,从而降低奶牛的产后瘫风险。
对于荷斯坦奶牛而言,围产前期采用氯化物阴离子产品的效果更好,维持尿液pH值在6-7。我们必须记住,尿液pH值低于6,过酸化对母牛和犊牛都是不利的。
年长奶牛的情况更糟
不幸的是,年长奶牛(三胎及以上)更易发生低血钙状况。这是因为衰老对血钙机制调节的内在负面影响,也是因为它们的产奶量高于头胎和二胎牛只。因此,即使采用阴离子产品,年长奶牛仍然可能会出现产后瘫症状。
对于高风险牛只而言,口服钙制剂可作为阴离子的补充策略。事实上,2015年JDS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年产1000头的牧场而言,口服钙制剂带来的经济效益达到3000-8000美元(约1.9-5.1万元)。
康奈尔大学的研究(2018和2020年发表于JDS)强化了这一概念,即产后早期钙浓度低是导致其他疾病和产奶量减少的重要风险因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奶牛的血钙浓度与胎次和泌乳天数高度相关。
根据胎次和产后天数,分为三组:
- 奶牛出现“短暂性低血钙”,即产后前2天出现症状;
- 奶牛出现“持续性低血钙”,即产后前4天血钙持续偏低;
- 奶牛出现“延迟性低血钙”,即产后2天后出现低血钙。
与没有低血钙的奶牛相比,以上牛只发生疾病和产奶量下降的风险不同。
考虑补钙策略
基于以上发现,我们决定评估下口服钙制剂的效果。奶牛分为两组,一组投两次氯化钙钙丸,间隔24小时,另一组不补钙,以监测泌乳早期两组奶牛的血浆总钙(tCa)、磷(P)、总镁(tMg)、β-羟基丁酸(BHB)和产奶量。
奶牛采取放牧的饲养方式,补饲精料导致奶牛尿液pH值变化较大,维持在6-7比较困难。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奶牛尿液pH值范围在6.25-8.0之间。
在产后第一周,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二胎次牛只的钙浓度均处于正常的水平(图1)。然而,试验组的产奶量低于对照组(图2)。这一意外的发现可能是因为,对于产后钙水平正常的奶牛来说,额外补充钙可能会出现下调效应。
图1. 二胎次牛只的血浆钙浓度情况
图2. 二胎次牛只的产奶量情况
三胎次奶牛出现了持续性低血钙,产后低血钙持续到第4天,但第7天恢复正常(图3)。然而,产后补充钙的牛只,其血钙水平在产后第2天恢复正常,且产奶量高于对照组(图4)。
图3. 三胎次牛只的血浆钙浓度情况
图4. 三胎次牛只的产奶量情况
四胎及以上牛只出现了短暂性低血钙,产后第3天恢复正常。同样的,补充钙制剂,低血钙水平在产后第2天恢复正常,而不补充牛只的情况会持续恶化,且处理组的产奶量高于未处理组。
奶牛血液P和tMg浓度不受影响。另外,奶牛补充钙制剂,其产后第4天血浆BHB浓度较高,这可能是因为其产奶量较高。
由此可见,在放牧补饲阴离子盐精料的条件下,三胎及以上奶牛补充两次钙丸,间隔24小时,可以改善产后1周的血钙水平,增加产后第一个月的产奶量。
以上操作对于二胎次奶牛的血钙水平没有影响,且降低了产后第一个月的产奶量。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三胎及以上牛只而言,口服钙丸都是一种有效减少低血钙影响和增加产奶量的补充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