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韬教授
姜韬:转基因安全性无可置疑
“今天我带来了200张PPT,可以回答所有关于转基因质疑的问题”,姜韬对辩论中的问题一一回应。
他对反方质疑转基因实验室检验做出回应:实验室更加严格条件可控,可以把各个环节风险扩大来检验,并对现实的应用进行预判,通过验证的转基因作物并不存在安全的不确定性。
“转基因食品中的核酸、蛋白质产物成分在人体消化道内被分解成小片段、肽段或者基本单位核苷酸、氨基酸,而且这一过程是不可逆的。无法进入编码遗传信息的基因组。”姜韬表示,“他们(反转人士)对此经常有错误的表述。诸位属于对转基因知识的不确定,造成对转基因安全问题理解的不确定,不是转基因本身不确定。”
“消费者的选择权是绝对的,公众拥有选择的权利”,姜韬在回应刘兵的观点时指出,首先要消除的误解是,并非发展了转基因作物,公众就没有选择余地了,中国也不可能一夜之间都变成转基因了。
但是他强调,知情权则是有边界的,从科学知识的角度介绍到到什么程度? 还有强制标识转基因成本操作难度大,而检验转基因的成本也非常高。“问题是最终谁来承担?”姜韬说,实际上,转基因产品非常复杂,标识涉及到生产、运输、储存、加工等环节,需要区分转基因和非转基因品种,这在无形中就增加了产品的成本,最后只能由消费者来承担标识转基因的成本。
饶毅央视对话:转基因首先是科学问题来源:今日科学-人民网-生物谷(2015-02-07)
链接:
http://scitech.people.com.cn/n/2015/0207/c1007-26525102.html
https://news.bioon.com/article/6665817.html
视频链接:
https://v.qq.com/x/page/g014601ly4f.html
刘戈(央视财经评论员):现在各种声音都参与到了(转基因)讨论当中,反倒是科学家和科学的声音变得比较小。实际上在美国主流的科学界它已经不再成为一个问题。
饶毅(北京大学教授 著名生物学家):我们先复习科学的常规。我们实验科学一般以课题组或实验室为单位,在一个学生或一个研究助理做出研究结果后,首先他自己要有对照研究。如果是安全性问题,他要检验安全性。然后他给实验室内部展示结果,实验室的同学、同事、老师首先是对其结果挑刺、批判,看批了之后还有什么有意义的结果,要反复做多次实验,然后再敢写成论文拿出去发表。审稿人也挑文章的毛病、漏洞、问题,一批文章被涮掉,一小部分被发表。而发表后,学界同行首先还是批判,批完了还剩下的需要重复,所以经历一层一层的批判,到后来才有少数的基础研究为大家重视,而其中更少的一部分值得应用,在应用研究,也是一步一步被批判。所以科学本身是有批判性的,可能是人类社会共有的批判性最强的领域。转基因实际上经过很多环节,最初是细菌的转基因,过了20多年才是农作物转基因,同样经过很多环节以后,才得到允许被应用。对操纵基因的安全性问题,正如刘戈刚刚说的,最初不是公众、而是科学家(一位诺贝尔奖得主)提出要慎重,安全性问题首先是科学家想到。在对转基因批判性过程进行完以后才得到广泛共识,不仅最初那位诺奖得主、而且绝大多数科学家都取得共识。因此美国科学院、美国医学会、世界卫生组织、世界粮农组织全部公开表示支持,认为转基因的食品与非转基因食品在安全性上是没有差别的,科学上只能这样说,不会再说它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它对非转基因的也不能这样说,它强调是同等的。中国大众不仅应该知道这一结论,而且知道这个结论是在批判以后才得到。而不是科学界没有想到或者对科学的发展不知道批评。科学界是客观批评最强的。
饶毅:转基因在科学原理上没有问题
如何守住转基因市场?
饶毅:在技术上,我们国家只要政策允许,应该是可以用我国自主的转基因技术,在我们国家种植转基因农作物可以供自己用、多了还可以出口。我们目前的问题在于政策上被挡住了。政策困境的很重要原因是舆论环境所造成。舆论环境加上各级政府官员在敢于承担责任方面是有欠缺的,两个因素加起来就出现前几年政策倒退。今年终于政策往前走了。我认为,可以各方面分担压力,在媒体监控下,在支持和反对转基因双方参与下,向大众证明一次转基因做出来的农作物到底安全上有没有问题。因为反转基因派提出来有些问题,精子下降,癌症发生,这都不是10年以后的问题,是1年之内就可能发生的问题,那就可以通过科学家和其他第三方监控来做实验,如果实验可以推翻这些谣传,就让我国公众看到什么是造谣,我们把谣言排除出去后,才能让转基因问题回归科学。
【科人科语】饶毅:国内转基因现状比较尴尬来源:光明网-新民网(2015-02-13)
链接:
http://health.xinmin.cn/jkzx/2015/02/13/26819358.html
我国目前转基因的现状是可以进口国外生产的转基因食品,但是不允许自己生产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食品。而且,我们这样的一种现状是比较尴尬的,如果我们确实相信转基因食品是不安全的,我们应该禁止进口国外的转基因产品。如果我们认为转基因农产品种植会带来生态安全问题,那么,我们国家应该全面禁止种植转基因棉花。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饶毅
生命的奇妙因子基因—记饶毅教授通识课来源:北大光华管理学院(2016年04月05日)
链接:
https://www.gsm.pku.edu.cn/emba/info/1158/8959.htm
4月1日,北大光华EMBA2016年第7期通识课,在阿里巴巴报告厅拉开帷幕。本次课程着重于自然科学方面,特邀北京大学终身教授,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兼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国际等级期刊主编饶毅教授,向大家介绍基因的相关知识。
饶毅教授知识渊博,金句频出。他首先给大家展示了基因工程的几个例子,比如超重基因技术,令学员感受到了基因的真实性与重要意义。随后他从什么是生命、人的来源、如何理解基因和基因对人的意义这四个方面与大家分享了基因的相关知识。
饶教授先从生物学的角度给出了生命的定义:自我复制的信息的分子。最开始在无生命的环境下,有机分子产生了,并且拥有了跨行业复制信息的能力。分子倍增后,不同分子相互合作组装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细胞或者病毒,这就是生命诞生的推测。后来细胞不断进化,生物体的功能也更加复杂。
他解释道,在整个进化的过程中,进化本身变化是没有方向的,进化的选择是有方向的。由于传递信息过程中产生的错误,细胞发生变异并不断被选择,造成生物的多样性。生成和繁衍能力更强的变异被选择保留下来,这就是演化的过程。
接下来饶毅教授解释了人是怎么来的。所有的现代人都起源于东非。由于起源地的一致性,全世界所有地方的人的DNA序列都接近东非某一地区的人的DNA序列,而非洲本身的DNA序列差异是最大的。DNA序列的差异是区分物种,阐释物种之间联系的最牢靠的一个指标。
随后,饶毅教授阐述了对基因的理解。他先向学员介绍了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并总结道大部分的科学工作是靠努力和持之以恒做出来的,智商并不起决定性作用。接着,他讲述了DNA的重要组成核酸是如何被发现的,DNA是如何被证明是遗传物质的,核酸序列是如何在DNA传递遗传信息的过程中决定氨基酸序列,进一步决定蛋白质功能的。
最后,饶教授讲解了基因对人的意义。他先提出了“基因工程”的概念。通过操纵DNA进行有利益的生产产业,现代生物技术工业的诞生了。疾病和基因的关系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共同的重点,研究分为单基因和多基因造成的疾病以及现状。疾病和疾病诊断是一个不断扩大的领域。基因治疗是很有前景的项目,不仅在于治疗技术,基因跟医疗还有生产药物这一层关系,比如胰岛素就是通过基因工程生产的。
饶毅教授表示,他是支持合理的、安全的用基因技术,包括农作物的转基因。但是对于人的信息细胞的改造,他认为至少要讨论立法以后才可以做。科学给人类带来对疾病的诊断,疾病的治疗,生产药物新方法,也带来了伦理问题。
饶毅教授与学员们互动热烈。通识课结束后到场学员们纷纷称赞教授的风趣幽默和博学多识,并表示收获颇丰。
饶毅演讲:转基因考验中国媒体【高清】(2017-05-25)
视频链接: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10817429
【科普】饶毅:转基因是什么【世纪大讲堂 】(2017-11-09)
视频链接: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16149435/
饶毅:中国应抓紧应用转基因(2017-12-01)
链接:
http://www.doczj.com/doc/7385654b58fb770bf68a553e-3.html
https://ishare.iask.sina.com.cn/f/25GFFO2Svmr.html
问题:2014年11月11日欧盟议会的议员通过法令,允许各成员国有权禁止转基因的种植。如何理解?
饶毅:我认为这是欧盟政府的政治商业阴谋,因为全世界都不希望美国农业部对他进行倾销,欧洲政府*和科学家当然知道种植和食用转基因没有安全性问题。
但是他在民众极左和后现代主义的推动下,他趁机不进口农业产品,他至少是商业得了好处的。中国现在是最愚蠢的国家,我们允许大规模种植转基因棉花,这就证明我们相信种植没有生态风险。允许进口大豆,却不允许我们自己种,商业拱手让给对方。
问题:一些种子飞船到外太空转了一圈,改变了什么?
饶毅:学生物的都在捍卫转基因,因为大家知道没有问题。我在十年前抨击过拿科技搞利益。太空育种是瞎胡闹,很多情况下,飞船就是上了天没事干。太空的特点是放射性多,但这些放射性地球上都可以认为操作,而且成本便宜得多。
问:在转基因的公共舆论当中,一般人选择了主持人而不是科学家。对此作为科学家三位有何感想。在新技术可能带来的风险来讲,很多人会放弃智力努力,这种情况如何化解?
饶毅:美国也有很多主持人参与公共问题,但他们是会先搞清楚科学,找到清楚的人问明白。中国的主持人是很少的几个人,并且有的人已经失去了信用。某人找了五个支持转基因和五个反对转基因的,看似平衡,本质却并不平衡。因为做植物研究的人99%都支持转基因,反转的才1%。这样各选五个选择的时候,整个全体都搞错掉了,本身就失去了信用。
本文作者饶毅
北大教授饶毅:总体上我支持转基因,我是少数理智的代表(2020-11-14)
视频链接: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885306494
链接:
https://www.toutiao.com/i6923330650388824591/?group_id=6923330650388824591
节选:
老顽童饶毅
饶毅比我年长5岁,但他生性顽皮而天真、喜欢善意的恶作剧,颇有点老顽童的感觉。我知道很多让人捧腹的故事,但未经本人同意,还是少说为妙,这里只例举一二。大约在2009年深秋,我和饶毅应邀参加在京郊凤山举行的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学术年会。下午休息,我们一起登上了凤山山顶。山顶平台上,正有一位年轻女子和教练一起,背着滑翔伞,准备迎风跳出山崖享受滑翔的刺激和乐趣。可惜,风向突然变成顺风,她们只好等待。饶毅上前聊天,得知女子是第一次滑翔飞行,便调侃道(大意):“你不害怕吗?如果你逆风跳出悬崖的一瞬间风向突然变成顺风怎么办?那你不就摔下去了吗?不会摔坏吗?”他越说越来劲、女子越听越害怕,旁边一位魁梧男子明显忍无可忍,喝道,“你这人会不会讲话?!一边呆着去!”饶毅一点不着急、嘿嘿笑笑说,“我先替她把最坏的情况想到,她知道后就不会害怕了”男子越发生气……我赶紧过去拍拍饶毅的肩膀、让他少说两句。当然,女子和教练很顺利地完成了一次精彩的滑翔伞飞翔!
两年前的一个假日,饶毅、David和我们全家一起到京郊度假村休息。周六上午,度假村举行一个盛大的婚礼,非常热闹。我与饶毅没聊几句,一转身他就不见了,竟然跑到参加婚礼的宾客中去高谈阔论了;我心里纳闷:你认识那些人?这么巧?!十几分钟后,饶毅又急急忙忙地跑回来了,而且脸上带着坏笑。我好奇:“怎么回事?”饶毅坦白:“我自称是新娘的舅舅,开始还好,后来被新娘的家人识破了!”唉,童心未泯啊!
既然是老顽童,那就时不时地会因为言语不逊在外面惹事儿。饶毅有时会公开取笑别人,有时则是用尖刻的语言奚落别人。别人有不满顶多是私底下骂骂发泄一下而已,饶毅骂人则常常是公开通过博客、似乎唯恐当事人和百姓大众听不到。个别时候他也会骂错、评论不准确,但他愿意对自己说的话负责。在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诸位可以到他的博客里赏鉴。说心里话,对他的博客文章我并不是一概赞同,每当觉得不妥时,我都替他捏把汗,忍不住提醒!但这就是天真耿直、而又自以为是的饶毅,他绝对不会在背后搬弄是非,而是什么话都摆在桌面上。
结束语
王晓东对饶毅有一个我认为非常精准的评价:predictable!(可以预测!)的确,饶毅始终如一的品行、观念、和待人处事的方式让熟悉他的人很容易预测和理解他做的每一件事情。说心里话,过去三、四年,我几乎没有对任何一件饶毅做的事情感到过意外。
回国六年来,我和饶毅在x原则问题上从来没有分歧,包括共同执笔在2010年9月为《科学》周刊撰写批评中国科研文化的评论文章(Editorial),但我们在具体处理问题的方式上常有不同,也反映出我们性格上的区别。所以我们决定各自发挥所长、运用自己擅长和能够接受的方式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发挥作用、促进科教发展。每每遇到我们共同关心的具体事情、遇到实际操作时,我们总是很在乎对方的观点,共同商议、达成共识,统一行动,比如共同建议并创立清华北大生命科学联合中心以及中心内部的运行。
在2015北大毕业典礼上做演讲
我相信我完全理解饶毅回国的赤子情怀,也理解饶毅的行事风格。我常常庆幸自己在一街之隔的北大有饶毅这样一位好朋友。今年上半年,一位中学同学把我高中毕业时援引巴金、写给他的临别赠言重新转给我:“友情在我过去的生活里就像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点光彩。”我想,我当时对友情的理解也许仅限于中学轶事、同学意气。现在,则是对价值观和使命感的认同。在中国,有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为了共同的理想而努力;这种感觉,很好!
饶毅,忧国忧民的科学大家,光明磊落的正人君子,犀利耿直的现代鲁迅,我行我素的半老顽童。无论你是否喜欢他,饶毅在用自己的方式启蒙中国社会、也注定留下重要影响。
美国前总统肯尼迪曾说:“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什么,问你能为国家做什么”(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 but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
我们今天可以说:“不仅要问中国还有什么问题,而且要问你可以为中国解决什么问题” (ask not only what problems China has, but also what problems you can solve for Chi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