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疫情以来,很多人养成了储存粮食的习惯,正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然而,家中余粮充足也有烦恼,就怕哪天想吃香喷喷的白米饭时,打开米袋子却和里面黑色小虫子打了个照面......
相信很多小伙伴和疾控君一样,每当看着米袋子里爬来爬去的小虫子就感到脑壳疼。
让人疑惑的是,明明家里卫生保持得很好,米袋子也都密封得严严实实,那么大米里的这些小虫子从哪来?生了虫的米还能不能吃呢?想知道答案,就接着看吧~
认识米虫
大米中的虫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米虫,常见的有拟谷盗和米象,是大米中最主要的害虫。
两种虫子形态相似,颜色都呈接近黑色的红褐色,不拿放大镜观察的话很难被区分。
拟谷盗是一种是经常出现在面粉里的虫子,长度为4.5~6毫米,相对于拟谷盗,米象的个头要小一点,长度只有3~4毫米,但它的头部前面长了个与大象鼻子形状一模一样的喙,这也是它的名字叫“象”的原因。米象有翅膀会飞,但大米间缝隙很小,因此很少飞行。
有些人还会发现,除了上述的两种虫子外,米袋子里还会出现一种黄白色的小肉虫子,很多人会认为这是“蛆”,实际上这可能是拟谷盗和米象的幼虫,大小和米粒差不多,外形和蛆确实很像。
米虫从哪来?
米虫、米虫...其实就是从大米里来的,它们接触大米的时间比你买到大米的时间可能早得多,只是早期它们以虫卵的方式完美地潜伏在了大米里,肉眼无法看见而已。
那么,大米中为何会有虫卵?米虫是通过哪些途径和大米“亲密接触”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