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病科主任医师 胡必杰 □黄英男
受到疫情影响,不少人都出现了“害怕发热后遗症”。只要出现体温上升、发烧,就怀疑自己感染了病毒。如果遇到不明原因发热的情况,更是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不明原因发热,又叫“发热待查”,是指发热持续3周以上,口腔温度至少有3次高于38.3℃(或1天内体温波动至少3次大于1.2℃),在门诊或住院经过1周以上系统、全面的检查仍不能确诊。也就是说,如果发热只有一两天或三五天,都不是发热待查。
发热待查的病因种类繁多,主要包括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
感染是发热最常见的原因。根据患者情况、感染部位和病原体类型的不同,发热的温度、热型(患者在不同时间测得的体温数值连接而成的曲线)和伴随症状各异。糖尿病、肿瘤患者的免疫力低下,更容易感染;而年老体弱的患者,可能即使严重感染也仅是低热。
细菌感染。细菌是最常见的病原体,可引起多种感染,比如尿路感染、肺部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常见的致病细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如果进食冰箱储存但未再热透的食物,可能感染李斯特菌,导致脑膜炎;被海产品刺破皮肤可能感染创伤弧菌,不及时处理会造成截肢,甚至危及生命。
真菌感染。打扫闲置已久的房间、接触霉变食物,可能感染曲霉,导致肺曲霉菌病;接触鸽子粪便,可能感染隐球菌,导致肺炎或脑膜炎。
分枝杆菌感染。结核病就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导致的,比如肺结核;肾结核、肠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等肺外结核也不少见。非结核分枝杆菌是肺部、皮肤软组织等部位慢性感染的重要原因,也是整形术后慢性感染的重要病原体。
病毒感染。非典、中东呼吸综合征以及新冠肺炎都是典型的病毒感染。此外,蜱虫叮咬可使人感染布尼亚病毒,导致出血热;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体后可攻击免疫细胞,导致一系列感染,进而使体温升高。
寄生虫感染。接触未除虫的动物、进食未煮熟的食物和水等,均可导致寄生虫感染。常见的感染人的寄生虫有肝吸虫、肺吸虫、旋毛虫、广州管圆线虫等。醉虾醉蟹、生鱼生肉都是潜在的致病源头。
其他病原体感染。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等,都可造成感染性发热。比如军团菌可在空调冷凝水及温水中大量繁殖,感染后导致发热。
此外,不少原发疾病也会导致体温升高,也就是非感染性发热。
血液系统疾病。白血病、淋巴瘤、溶血性贫血等,常可引起发热。
结缔组织病。也就是风湿性疾病,比如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
肿瘤。几乎所有的恶性肿瘤均可引起发热,甚至以发热起病,但不伴有原发部位不适。
内分泌系统疾病。甲亢、痛风性关节炎、亚急性甲状腺炎、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常引起发热。
中枢性发热。脑外伤、脑血管病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异常所产生的发热,体温峰值可能很高,一般的解热镇痛药常无效。
药物热。这可与感染性发热并存,是指用药一段时间后出现因药物引起的发热,常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如果经有效抗感染治疗后体温下降,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好转后,再次出现发热,需警惕药物热。
无菌坏死组织吸收热。可见于创伤后,如术后、血栓形成及其引起的脏器梗死、组织细胞大量坏死(如肿瘤坏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