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记忆中的美味,从来都不是具体指向某一种,而是统归于一种“家”的味道。
好好吃饭,不只是妈妈的叮嘱。
好好吃饭,是最易获取的幸福。就像我们还在家中一样。
好好吃饭,是一个人的顶级自律
在自媒体的渲染与资本的包装之下,我们会很容易觉得自己应该在健康和身材管理上多费工夫。
于是,各种课程、保健品、塑身衣应运而生。
有时候,我们一边报着价格高昂的塑身课、瑜伽课、形体课,一边吃着各种垃圾食品、放纵餐。
一边是及时行乐理念下的超前消费,一边是对身体、健康、容貌的隐隐焦虑。
都说这届年轻人信赖“朋克养生”,有时候却在无意间落入了消费主义的陷阱。
最后钱全花完了,身体也没好到哪去,所谓的“精致穷”,也多出于此。
事实上,健康管理并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概念,也无需花那么多钱。
管理自己的饮食,确保摄入足够的营养,三餐规律、清淡爽口,就可以让一个人的身心都保持比较好的状态。
具体来说,我们应该怎么好好吃饭呢?
专门的减脂餐、轻食、以“妈妈的味道”为噱头的昂贵餐厅不一定适合我们,它们只是满足了你的虚荣心,让你“自我感觉良好”。
钱包掏空之后,我们往往会感觉到空虚,从而摄入更多的垃圾食品。
相反地,自己做饭,在做饭的过程中观察蔬菜的形状、品尝它的气味,感受它们如何在烹饪中慢慢发生化学变化,最后盯着自己的“作品”沾沾自喜。
这个过程不仅治愈,也能让人变得踏实。
我们可以静下心来去感受生活,而不是粗暴地用食物填满自己的胃,忽视它已经脆弱不堪的喊叫哭泣。
根据我的观察,能够坚持好好吃饭的人,往往对自己的生活有着更强的掌控力,也更自律。
他们往往情绪平和、性格幽默,仿佛所有难事都可以轻松地解决。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我关注的一位博主就是这样,她过着极其规律的生活——
早上四点半起床跑步,晚上九点睡觉,总是自己做饭来吃,餐餐不落,吃什么都很享受。
有网友对她的这种生活理念表示不解,她从不多说什么,还在工作间隙考上了浙江大学的研究生……
对她来说,好好吃饭,是自律的一个注脚;对于我们来说,好好吃饭,是一个可以培养的习惯。
它无关奢侈享乐,更不必虚荣攀比,学会爱自己,就从好好吃饭开始。
写在最后
曾在杂志里看到:
美食作家韩良露曾说:“人生和舒芙蕾一样脆弱,但只要接受生命的本质,不断地接受挑战,总有机会遇到完美的生活。”
所有破损的伤口都会在食物的贴心调理下,不知不觉地愈合。生命的本质固然是脆弱的,却能不断在采集能量中获得新生。
——《食物里藏着令人治愈的温柔》(《读者》2022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