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冻疮,我想不少人应该都印象非常深刻,因为这是一种在寒冷季节的时候好发的常见皮肤病。冻疮所带来的局部瘙痒、疼痛以及漫长的病程和它反复发作着实是让人苦恼不堪,像学生、以及冬季在户外工作的人员尤为好发,影响工作、学习,冻疮的那些事,值得一看。
写在前言●说到“冻疮”这一皮肤病,着实是让人印象深刻,因为在学生时代笔者也是一个冻疮的好发者。记得上小学、初中那会是寄宿在学校,学校的热水也是经常停供,一到冬天,不论是洗澡、洗衣服、洗碗都是用冷水解决。第一年患上冻疮后后面就是年年发作,手肿的很大一个,有时候严重的情况冻疮的那个部位都皲裂了,一碰就痛,但还是要洗衣服、洗碗等,所以那会是最怕冬天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现在很多寄宿的学校都可以全天供应热水了,教室里也有空调,所以学生相对来讲发病率也要小一些了。但是在一些边远贫困地区以及冬天的户外工作者还是不能避免,所以来为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做科普讲解。
为什么有的人冬天就会生冻疮呢?●冻疮它其实是一种属于物理性的皮肤病,是暴露组织在冰点以上的低温和高湿度环境综合作用所导致的一种局限性炎性损害。大家可能觉得冻疮在生活中比较常见,但是它具体的机制还是有点复杂的,我大致的进行总结一下,也就是说在湿冷的刺激下,我们皮肤局部小动脉痉挛性收缩,血流受阻,组织缺氧,导致组织细胞受损,随后小静脉也痉挛,导致该处小动脉、静脉间的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组织水肿,血小板聚集,血液黏度升高,最终就形成了我们外表所看到的紫红色水肿性红斑。
●一般而言,当气温在10℃以下的地区,冻疮的发病率会升高,冻疮严重者还会出现水泡、溃疡,感觉局部瘙痒、灼热和疼痛。当气温持续转暖以后就可以自行愈合,像长期反复发作的人即使愈合后也会遗留色素沉着或萎缩性斑痕,下一年又继续复发。注意了,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肢端血循环不良,手足多汗,缺乏运动,鞋袜过紧,营养不良、贫血以及其它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也可是冻疮的发病诱因。
●有的人可能有疑问,在相同的环境中,为什么有的人就会长冻疮,有的人就不会呢?其实医学上有一种说法,就是称易长冻疮这类人为“冻疮体质”,就是因为这部分人的神经血管对低温反应过强,在不太低的温度下血管就可发生痉挛性的收缩,而血管的痉挛性收缩又是冻疮发作的基础,所以长冻疮也就水到渠成了。
●在低温的条件下,血管容易收缩,我想这点大家应该可以理解。在低温下,这时候我们皮肤血管收缩会有两条途径,一是低温直接导致血管收缩。二是皮肤感觉神经末梢的冷感受器在低温下激活形成冷觉。而冷觉则间接引起血管的收缩,由于儿童、青少年、女性易患冻疮就是因为其神经血管对低温较为敏感所致。所以湿冷环境是冻疮发生的直接原因,而皮肤神经血管对低温的反应性过强则是间接性原因。
冻疮有什么样的特点呢?●从病理方面来讲,目前为止还没有见过冻疮有具体特异性组织病理学改变的相关报道,有研究者曾经也对一些典型的手部冻疮进行显微组织活检和抗CD3、CD20、CD68抗体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显示真皮乳头及深部T细胞浸润(汗腺周围区域更为明显)、真皮水肿和角质细胞坏死是手部冻疮的主要特点。但是在血清学方面目前还是没有发现特异性的血清学指标,所以诊断主要还是病史、临床表现为主。从发病部位来看,冻疮的皮损常以对称性的分布,以手指、手背、足趾、足跟、耳廓、鼻部、面颊等末梢和暴露部位最为多见。
●临床分型
①I度:又可称之为红斑性冻疮,主要还是在皮肤的表层,可表现为局部皮肤发白,继而红肿,可有局部发痒、刺痛、感觉异常等不适。
②II度:这种可称之为水泡性冻疮,涉及皮肤的全层,损伤可达皮肤的深层,表现为局部红肿明显,可出现水泡,内有血清样或血性液体,一般疼痛比较剧烈,数日内水泡可干枯,2-3周内形成黑色的干痂,脱落后创面即可愈合。
③III度:这种称之为坏死性冻疮,它的损伤可达到皮肤深层、皮下组织甚至是肌肉骨骼,多在伤后3-7天出现水泡,部位呈紫黑色,周围组织水肿,疼痛明显,肢体活动受限,约1周左右可出现干性坏疽,这时局部感觉和功能完全丧失,这种创面愈合相对比较慢,2-3周后冻伤坏死的组织可与正常的组织分离,常会留下瘢痕与功能障碍。
冻疮该怎么进行治疗呢?●前面在讲发病机制时有一个关键点我反复进行了强调,那就是寒冷导致了局部的微循环障碍,了解了原理那治疗起来其实就方便多了,“扩血管药物”是关键。笔者也查阅了相关文献,临床上均有硝苯地平或烟酸或维生素E等治疗有效的案例,具体的用药剂量、用法等由于疾病个体化的差异我这将不再细致的讲解。
●像有的冻疮突然发作或者气温波动较大时瘙痒会很明显,但又不能抓挠,所以可以酌情的应用一些抗组胺的药物来缓解瘙痒,如“赛庚定”,其次就是使用中药进行调理,因为从传统医学的角度来看,冻疮的辩证为寒冷侵袭,气血凝滞,所以大方向就是温经通络和活血化瘀为主。
●在局部用药上,如果冻疮没有破溃,只是表面红、肿,那可以外涂10%樟脑酊、10%樟脑软膏、辣椒酊或2%薄荷软膏均可,像我们血透患者用于动静脉内瘘维护药物“喜辽妥”其实用于治疗冻疮效果也还是不错的;如果冻疮已经向外破溃,可外涂5%硼酸软膏,如果引起了感染,则可用红霉素软膏、鱼石脂软膏、莫匹罗星软膏。注意了,这种类型冻疮部位最好不要暴露在外面,在使用药膏外涂后需使用干净敷料进行包扎。如果有条件的情况下,使用氦氖激光、红外线照射等物理治疗方法局部皮肤破损的地方,也可取得一定的疗效。
冻疮的防护也是关键●一般措施:那就是积极锻炼身体,以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如果是冬季需在户外工作的,需注意全身以及局部的保暖。并保持鞋袜、鞋垫、手套干燥,而且不宜过紧。如果是容易手脚出汗的可以适当的应用一些粉剂来保持干燥。如果在受冻后最好不要马上就烘烤以及热水浸泡,可以多活动活动,按摩手足、耳廓等好发部位。
●如果以往有冻疮病史的人,可以对易冻伤的部位提前抹擦凡士林、冻疮膏等油脂类药物保护皮肤。注意了,像营养不良其实也是导致冻疮发生的原因之一,所以平时也要加强营养,建议以高营养、高维生素类食物为主。可以多食用新鲜水果及蔬菜,如果合并有糖尿病,更要注意控制血糖,以提高机体的健康水平。
●像手、足、耳廓等冻疮好发部位,进入冬季后需注意做好防寒保暖的工作,保持肢体干燥,降低冻疮的发生率,注意局部卫生,勤换鞋袜,当手、足长时间暴露于寒冷的环境时,上面我也提到,一定不要马上用热水浸泡,可以先通过摩擦等物理方法使肢体温度逐渐恢复,以起到预防冻疮的目的。
综合总结●冻疮虽然比较常见,简单来讲就是局部的皮肤病变,但是如果冻疮反复发作或者冻疮程度较重的人来讲,还是尽早进行干预较为妥当,因为冻疮如果长期不愈,则具有演变成某些组织疾病的可能。总体来看,低温潮湿的环境所致的局部微循环障碍是冻疮发生的重要环节,炎性肿胀、疼痛、疼痛和瘙痒则是冻疮的常见症状,个人认为对待冻疮,应当早了解、早认识、早预防,早治疗,提高对冻疮的有关知识的掌握,以进一步降低冻疮的发病率才是上策。
作者寄语:天都会抽出一点时间为大家进行健康科普,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文中观点均有文献来源,如仍有疑问,可以评论区留言,欢迎大家关注、转发,如果有帮助,就帮我点个赞,谢谢大家支持。
参考文献:
1.陈昭光,董行,蔡佳.对预防与防治冻疮的几种方法分析(J),保健文汇,161.
2.卢传坚.常见皮肤性病现代治疗学(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0:417-421.
3.徐晓光,顾军.冻疮的病因与防治(J).人民军医,2006,49(12):700-702.
4.宋丹阳.冻疮的中西医治疗(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7,14(12):44.
5.王钺,崔成军.多磺酸基粘多糖乳膏治疗冻疮疗效观察(J).中华皮肤科杂志,1999,32(3):19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