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上喻镇叫余氏的女子嫁到胡家后生下了两个女儿,姐姐胡巧儿天生跛脚,左边半张脸还有一块青色的胎记,妹妹胡萍儿不仅容貌绝佳,身材也凹凸有致,两姐妹一丑一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因相貌丑陋,胡巧儿对自己的未来并没有太大的期盼,附近十里八乡甚至没有一个男子愿意上门来提亲,倒是妹妹胡萍儿因容貌绝佳,家里的门槛都快被媒婆给踏平了。
不过胡萍儿眼光可非常的高,一般年轻后生她也是瞧不上,哪怕隔三差五都有媒婆上门来说亲,如果对方的条件达不到胡萍儿的要求,基本上就直接给拒绝了。
这天,胡巧儿从河边挑着一担水回家,刚刚进门就看见一个媒婆在给母亲余氏提及成亲的事情,胡巧儿也没太在意,这种情况与她没太大关系,媒婆都是冲着妹妹来的。
胡巧儿提着水桶刚把水倒进水缸里,母亲余氏就走了过来。
看着女儿胡巧儿的丑脸,眉头一皱,她这个女儿勤快是勤快,可就是天生残疾,这都二十几岁了还无人来提亲,她也是非常的着急。
不过今天吴媒婆给她带来了一个好消息,湾子塘村有一男子瞧中了胡巧儿,便托媒婆上门提亲,这让余氏内心松了一口气,胡巧儿总算能够嫁出去了。
余氏对胡巧儿道:“先暂时别做了,湾子塘村赵家汉子赵贵上门来提亲了,不是你妹妹,他相中了你,你收拾收拾一下,我让吴媒婆选一个良辰吉日,你便可以出嫁了”。
胡巧儿闻言一惊,她原本以为媒婆上门是给妹妹提亲的,没想到提亲的对象却换了自己,这让她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
想了想后,胡巧儿问道:“母亲,敢问这公子年约几何?”
胡巧儿有些害怕又有些期盼,害怕对方的年纪太大,能够娶自己的哪里还有年轻后生?多半是年纪很大的男人了吧!
可她又有些期盼,哪个少女不怀春?
她知道自己的条件差,哪怕对方有些瑕疵她也是可以接受的,毕竟在这个家里她本就不受母亲待见,如果能够嫁出去到也算落了个清静。
余氏撇撇嘴道:“赵贵已经五十有六,你也别嫌弃他老,他要不是刚刚死了妻子,如何能够娶你为妻?”
“还有我告诉你,赵贵已经有一女,你容貌如此丑陋,这么多年了能够有人来提亲已经是烧高香了,你也别挑!如果他妻子没死,这等好事还轮不到你呢!”
“这件事我已经同意了,给你说只是让你有一个准备”。
胡巧儿闻言心里咯噔一下,她没想到母亲竟然同意了这门亲事。
她如今才二十岁刚刚出头,而对方已经五十有六,让她嫁给年纪如此大的男子,这不是把她往火坑里推吗?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既然余氏已经答应了媒婆,胡巧儿也没办法反驳,只能按照母亲余氏的要求梳妆打扮了一下,并穿上了她这辈子梦寐以求的红妆。
衣服并不豪华,余氏只给她买了几尺红布,随意做了一件喜服。
成亲那天,男方找来了几个轿夫和一顶娇子,接上胡巧儿后便往湾子塘村抬去,直到成亲的前一天,胡巧儿都没有见到赵贵。
听说赵贵又娶新媳妇,村里的人都跑过来看热闹,村里面难得有一件喜事,特别是赵贵都五十几岁了还娶妻,这可让很多人好奇得很。
他们听说赵贵花了一头小猪作为聘礼,娶到了一个跛脚女子,还听说此女奇丑无比,左脸上还有一块大青斑呢!
以他这个年纪,确实也只能娶这样的女子,但凡年轻一点谁愿意跟一个五十几岁的老头呢?
胡巧儿从花轿上下来后,看热闹的人见她走路一瘸一拐的,顿时哄笑起来,对胡巧儿指指点点好不热闹。
对于这些闲言碎语,胡巧儿已经见怪不怪,或者说她早已经习惯了这样的议论,对这些并没有特意放在心上,吴媒婆到也勤快,搀扶着胡巧儿来到赵贵家,并在众人的见证下完成了成亲该有的仪式。
胡巧儿原本以为自己能够安定下来,赵贵虽然年纪大了,但只要安心过日子,这日子总会好起来的。
成亲后没多久,胡巧儿便有了身孕,第二年产下一女,让胡巧儿欣慰的是,女儿并没有遗传她脸上的青斑,这让她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明朝末年,天灾人祸不断,关外皇太极经常带领士兵侵扰关内,很多人都难以活到六十岁以上,像赵贵这种年纪的人已经属于高寿,晚年娶妻,他对胡巧儿的确不错。
胡巧儿也因此过了两年无忧无虑的日子,可谁也没想到,在她成亲后的第三年,丈夫赵贵上山采药时不小心跌落山崖,丢掉了性命。